艾滋病医理玄机(2)
五虚源自于脾,脾虚先累于肺,肺气乏源,母病及子。脾阳不升,肺阴不降,脾精不能益肺,肺虚不能为脾所用。肺之宣肃失职,谷精不能正常输布,脾湿滞留而成脾胀(即艾滋病患者的肝脾肿大之症),此又肺虚及脾,子病犯母矣。脾虚次累与肾,肾乃“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之根,内藏先天之精和真元之气。先天之精和真元之气须赖脾气化生和运化的水谷精气不断的充养和培育,方能充盛。肾气充盛则化其有余将元阳真气徐徐上达而温养脾气,资助脾阳以化生水谷。脾胃先伤不能充养于肾,肾气乏源,命门火衰不能资助于脾,致使虚而更虚。
脾、肺、肾三脏已虚,心肝二脏岂能独支?如是:肝气乏源,疏泄无能,气机不能有常升降,谷精不布,渗泄中满。心气乏源,血脉虚少,心阳不振,不能温养于脾,以致健运失常,心无所主。
凡此五虚,源于脾胃先伤,故曰诸虚不复源于脾。五脏伤之于内,正气不充而衰竭,外邪相凑则是必然。至此,艾滋病毒感染者一旦进入发病阶段,其正虚邪实已是明证。
3.5 久虚不复,必成劳极:从感染艾滋病毒至“窗口期”过后,所有患者均遗留有脾肺两虚证,甚者留有脾肾两虚证。上证的存在是艾滋病病理性演变的潜在因素,表明机体内部的精气在不断的被消耗,五脏六腑功能呈现代偿性运转以维持机体正常的功能状态。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精气被耗竭,正虚不复,五脏六腑不任克伐而功能衰退。艾滋病的病理性演变也将随着机体正气的衰败而不断发展,直至发展到典型的艾滋病期。机体功能状态的不断恶化,由初始的虚损状态向劳极状态转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