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下半月》 > 2009年第6期
编号:12054106
脑出血后白细胞增高与趋化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关系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日 《健康大视野·下半月》 2009年第6期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048-01

    1 脑梗死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缺血性中风证候的研究也一直得到众多医家的关注。杨利等在研究急性缺血中风的证候分布时发现,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型及气虚血瘀证型较为常见,分别占49.6%和17.3%,缺血中风的证型以阴类证为多。郦永平研究发现缺血中风证型分布呈极度偏态,大多集中在风痰阻络,约占75.3%。关少侠等从血浆内皮素(ET)的角度探讨其与急性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风证的关系时发现脑梗塞后脑血流量不同程度的下降与血浆内皮素(ET)显著升高有关。马聪敏等发现ET及β-EP水平在肝阳暴亢、痰热腑实及风痰阻络三个实证中明显高于阴虚风动、气虚血瘀两个虚证。杜凯音等发现血清IL-6含量在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组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组大于肝阳暴亢、风火上扰组与痰热腑实、风痰上扰组,认为瘀证、虚证的血清IL-6含量要高于实证。李保东等[7]发现中风患者的血浆TXB2值与其虚、实辨证相关,而血浆6-keto-PGF1α值与中风病的辨证分型无相关性。
, 百拇医药
    2 现代西医对脑梗死的认识

    2.1 CRP与缺血性脑血管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机体组织损伤或炎症急性期在血清中出现的一种反应物。是肝脏在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以及白细胞介素-6 (IL-6)等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合成的五聚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炎性因子的变化。CRP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清中被发现,由于它能与肺炎球菌细胞壁上的C-多糖起沉淀反应,故而称之为C-反应蛋白。正常健康人体中CRP含量极微,但在严重感染、物理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损伤、缺血和坏死等情况下其血中CRP浓度可升高至正常值的1000倍。

    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病变,不仅指脂质聚积,而且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是斑块破裂的重要促发因素。而CRP是炎症的一种敏感性指标,CRP本身可以促进单核细胞释放组织因子,这势必会加强局部血栓形成,加重缺血。故CRP可作为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的微观指标。Dirnagl等[11]通过研究发现CRP水平可反映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相关的炎性反应程度,较强的炎性反应也可以加速梗死区半暗带的恶化,加重脑损伤。还有,Framingham发现CRP水平高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男性要高2倍,女性高3倍。郭毅等发现并不是每一个脑卒中患者都会导致全面的炎性反应,引起CRP水平的升高,只有那些脑卒中后有较强炎性反应的患者,其预后较差,死亡率也较高。目前认为,CRP作为脑卒中预后的一个较有价值的标志物,可以独立预测脑卒中的死亡率及其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其可能的机制有:①CRP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②凝血纤溶系统及血小板功能的激活与CRP水平升高患者卒中的发生部分有关;③CRP可激活补体系统,参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促进血栓形成。
, 百拇医药
    CRP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认为CRP与甘油三酯水平的内在联系与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关,特别是白细胞介素-6,它不仅可以调节CRP产生,还可增加肝脏合成甘油三酯;Heilbroon等报道CRP与肥胖也有一定的关系,体重下降7.9㎏,CRP水平可下降26%;Yudkin等发现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还与胰岛素抵抗及内皮功能不良有关,这些都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还有学者发现CRP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2 纤溶系统与缺血性脑血管:人体的纤溶系统主要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ogen activator,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纤溶酶的转化主要依赖于血浆中游离的t-PA和PAI-1的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多在肝脏中灭活。它包括527个氨基酸、三条糖链,可被纤溶酶、激肽释放酶或凝血因子X所激活。t-PA不仅能激活纤溶酶原使之转变为纤溶酶,从而激活纤溶系统;同时还能特异性的结合在纤维蛋白凝块上,加强纤溶效应。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是一单链糖蛋白,可分为多种,以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为主。成熟的PAI-1含379个氨基酸,多在肝脏中灭活。PAI-1是t-PA的抑制剂,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与血小板等均能合成PAI-1。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剂(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间的动态平衡发生障碍是血液纤溶系统活性降低的重要原因。纤溶系统活性降低或血液凝固性增高,凝血产物就容易堆积在血管中,使脑血管受阻或中断,临床上的可以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 http://www.100md.com
    2.3 炎症与纤溶系统:有研究发现脑梗死急性期的炎症与纤溶系统活性存在一定的关系。炎症反应始终贯穿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作为炎症标志物的CRP可促使动脉的内皮细胞产生较高水平的纤溶酶原抑制剂-1(PAI-1),从而引起动脉内膜的损伤,最终导致板块和血栓形成。卒中患者的纤溶系统及血小板功能的激活与CRP水平升高有部分相关,CRP水平的增高可以通过组织因子的表达影响凝血机制,凝血因子的激活可以使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增加。Tohgi等的研究表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24h内)CRP升高的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活性比CRP水平正常的患者和对照组明显增高,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浓度较后两者分别高4倍和8倍,提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及血小板功能的激活至少部分是通过增高的CRP实现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对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均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代中医历来提倡辨证论治,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祖国医学从微观世界不断地寻找新的出发点,以便提高脑梗死急性期辨证论治。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微观指标的研究仍然不够,尚未能全面地将这些微观指标推广运用到临床上,从而指导临床辨证论治。今后,我们应当注意加大研究的样本量,使研究的结果更接近临床,这对于临床及时有效的进行选方用药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也促进了中医药在急性脑梗死领域的研究应用。

    

    作者单位:450014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