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下半月》 > 2009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052628
探讨小儿在全麻苏醒期的护理及护理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780KB,1页)。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67-01

    作者简介:黄蓉(1970-),四川宜宾人,大专,主管护师。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物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进入意识消失的一种状态。这种抑制是可逆的可控的,手术完毕患者逐渐清醒,不留任何后遗症。全麻可分为吸入全身麻醉、静脉全身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基础全身麻醉四种。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麻醉学的不断进展和监护设备的不断更新,全身麻醉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安全。其苏醒期与诱导期具有相同的危险性,病人随时会出现呼吸、循环、神经系统、代谢等方面的改变。

    麻醉苏醒期是在全麻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药的残留作用尚未消失,机体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易出现躁动、呼吸道阻塞、呕吐误吸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小儿由于其生理特点,因此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为了确保患儿麻醉苏醒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提高患儿返回病房的安全性,麻醉苏醒期的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328例,男203例,女125例,年龄2月-6岁。麻醉时间10分钟~140分钟。

    麻醉方法为:单纯静脉全麻、不插管吸入麻醉、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

    2护理措施

    2.1环境温度的保持:小儿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健全,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麻醉药物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及手术过程中散热增加,术后易出现体温过低甚至体温不升。肺通气不足及麻醉苏醒延迟也可引起小儿术后发生低温[1],而低温又可导致苏醒延迟及呼吸循环抑制,甚至导致不可逆损害,因此应给予良好的保温措施,加强保暖。调节室温温度为25℃-27℃,湿度应控制在50%~60%。发现体温过低时应盖被及保温毯保温,但应注意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避免烫伤患儿。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小儿咽喉反射不健全,在全麻苏醒期的吞咽反射微弱,术后恶心呕吐的现象时有发生。小儿全麻后首先应保证呼吸道通畅,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可在肩部垫一薄枕,或取侧卧位头适当后仰,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防止舌后坠和分泌物过多引起呼吸道梗阻及呕吐物误吸,配备吸引器吸痰,应给予面罩吸氧。

    2.3维持循环系统稳定:小儿循环与成人有所不同,术后缺氧及血容量不足多表现为心动过速及低血压,要根据患儿血压、心率及术中失血情况进行适当补液,避免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严密监测患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的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口唇及引流物的色、质、量。密切监测SpO2可早期发现低氧血症,SpO2低于正常时应注意及时查找原因并予以处理。SpO2应维持在95%以上。没有持续监测SpO2通常不能及时发现低氧症。

    2.4防止意外损伤:患儿多采用氯胺酮、异丙酚等静脉复合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抑制大脑联络经路和丘脑新皮质系统,兴奋边缘系统,将丘脑新皮质系统和边缘系统的功能与电生理分开,因此恢复时间不一。患儿在苏醒过程中,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恢复,就影响患儿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患儿就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幻觉。相应地带来许多安全隐患,易发生坠床。因此必须加强守护,加用约束带,以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为度,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自行拔除各种导管而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等意外伤害,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2.5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患儿手术时多采用静脉留置针,保证了术中输液速度,避免了患儿躁动时穿刺损伤血管造成液体外渗。我们在保证了输液量和速度的同时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以免引起肺水肿等并发症。

    2.6固定好各种管道:对各种引流管加贴胶布固定,并在管外作好相应标识,以检查管道是否有脱落现象。

    2.7疼痛治疗:全麻苏醒期随着镇痛药物的作用逐渐消失,患儿常感到伤口疼痛,而术后疼痛是一种恶性刺激可使机体应急性增高、代谢增加、氧耗量增加,对患儿术后恢复不利。并协助麻醉医师静脉应用镇痛剂或进行镇痛泵处理。

    2.8心理护理:术后由于麻醉剂的作用,患儿的意识尚未完全恢复,但潜意识里对手术、麻醉、术后疼痛的焦虑和恐惧还是存在的,所以要善于观察患儿的眼神、动作,领会其意思,态度要亲切和蔼,关心体贴,使之产生一种信赖和安全感[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80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