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下半月》 > 2009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052522
GE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870KB,1页)。

     X[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68-01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148例临床可疑肺栓塞病人,采用GE16层螺旋CT行肺动脉CTA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148例患者中,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显示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0%左右。诊断肺栓塞病例68例,高度可疑5例;其中肺动脉干栓塞12例,叶肺动脉栓塞21例,段肺动脉栓塞28、叶段多部位栓塞7例;结论:MSCTPA技术为临床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PE的可靠检查手段之一。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肺动脉栓塞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5月~2009年5月本院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患者148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53例,年龄37~82岁,平均(58.5±5.7)岁。临床表现为吸困难、胸痛、咯血典型肺栓塞三联征者15例,气促、呼吸困难47例,胸痛,咳嗽、咳痰58例,发热15例,咯血13例。

    1.2CT技术

    1.2.1扫描技术:扫描前对患者作屏气训练,对呼吸困难的患者,指导其平静呼吸。采用GEspeedbright16层螺旋CT,患者仰卧位,足先进,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膈肌水平,一次屏气状态下从足侧向头侧扫描。扫描参数:130~150kV,240mA,准直0.5mm×16/1.25mm×16,螺距0.9375,机架旋转时间0.5s。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对比剂优维显,造影剂用量为1.5~20ml/kg,高压注射器肘静脉注入,注射速率2.5~3.5ml/s,延迟时间15~25s。

    1.2.2图像后处理:采用GEadw4.3后处理系统,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重建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采用MPR、MIP、VR等多种重建方法观察。

    1.3图像分析:所有资料均由两位以上放射科主治医师共同分析,对不同意见进行探讨,取得一致结论。

    2结果

    148例患者中,叶及叶以上肺动脉均清晰显示,肺段动脉显示率约90%。

    68例诊断PE患者MSCTPA表现:(1)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并可分为完全阻塞型;中心型;偏心型;附壁型。(2)间接征象为栓塞处肺窗示肺纹理稀疏,与肺叶或段分布一致;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等。

    3讨论

    PE是各种原因的栓子栓塞肺动脉后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中包括血栓栓塞、空气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临床上以来自下肢静脉系统或右心房的血栓脱落而致的肺动脉栓塞较为常见。目前应用于PE诊断的影像学方法较多,包括螺旋CT、超声、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磁共振(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束CT(EBCT)。与其他方法比较,MS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不但可以明确栓子是否存在,还可以提供栓子部位、范围、程度、有无肺梗死等多方面信息。

    3.1肺栓塞的螺旋CT表现

    3.1.1急性肺栓塞的CT征象:急性肺栓塞最直接的征象为血管内栓子的显示,常表现为:(1)完全充盈缺损:整个动脉断面无造影剂,其远端血管未见显示;(2)部分充盈缺损:血管腔中央或边缘区可见绕以造影剂的低密区;(3)血管壁缺损,动脉的部分管壁呈低密度区。急性肺栓塞时,在CT上也可发现其它间接征象:(1)肺梗死征象:即外周肺野局灶性均匀的密度增高,多呈楔形改变;(2)非梗死性肺渗出:常表现为楔状或不规则多角形毛玻璃状致密影,此系肺缺血的所致的肺泡出血;(3)胸腔积液。

    3.1.2慢性栓塞的CT征象:慢性肺栓塞的直接征象是附壁血栓,大约有35%的患者栓子伴有钙化。慢性肺栓塞的间接征象有:(1)管腔突然变细、小动脉分支截断;(2)中央肺动脉扩张(3)心脏增大,心轴旋转;(4)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等;(5)周边肺组织疤痕样改变,胸膜带状粘连,提示曾有肺梗死形成;

    3.2多排螺旋CT检查技术:获得高质量原始图像数据是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基础,直接影响着肺动脉的显示。本组病例全部采用从足侧向头侧扫描,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屏气不佳的影响及减少上腔静脉内高浓度造影及所造成的伪影。扫描前对患者的呼吸训练不能够忽视,在进行呼吸训练后,本组148例,除2例大面积栓塞患者外,其余患者均能够配合检查。层厚的选择至关重要,薄层可以减少部分容积效应,增加容积分辨率,提高段以下肺动脉的显示率,本组中以1.25mm层厚重建图像对段水平肺动脉的显示率约90%。肺动脉CTA对延迟时间要求比较严格,对于右心输出功能正常的患者,15s左右的扫描延迟常可使肺动脉得到良好的强化,而对于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的患者,其扫描延迟需延长至20~25s甚至更长。扫描延迟不当可产生伪影,如扫描延迟过短,由于造影剂充盈不足,在前几幅图上动脉出现假充盈缺损,由于扫描延迟过长,在最后的图像出现造影剂不足且主动脉系统造影剂过多影响观察[2]。

    3.3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横断面影像即原始数据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基本依据,而MPR、MIP和VR等后处理技术是重要的补充。MPR技术是利用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平面重建。随着MSCT的扫描层厚越来越薄,采集的原始容积扫描数据大大增多,MPR图像质量愈加改善。MPR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可从多个角度直接观察栓子的存在,与横断面图像相比,对栓子的位置、范围等方面的显示更加直观。如走行方向与扫描层面相倾斜的血管,由于部分容积效应,横断图像易与附壁血栓混淆,使用MPR技术可以沿血管长轴方向成像,清楚显示血管内情况,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70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