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2例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9-0074-01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1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一例肠坏死及死亡病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3周以内,临床经过有其特殊性,治疗应先采取非手术治疗。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治疗;腹部手术
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术后肠梗阻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20%,如处理不当可导致多发性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1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经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本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16~75岁;均于近期接受过腹部手术,其中阑尾切除术6例:术后病理示化脓性4例,坏疽穿孔2例;胃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2例;肠粘连松解术1例;胃癌根治术2例,结肠肝曲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均在术后有过肛门排气,后又出现停止排气排便,临床症状及体征腹胀明显,伴腹部隐胀痛,阵发性腹部绞痛不明显,呕吐不明显,腹部轻压痛或压痛不明显,腹部叩诊多呈鼓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基本正常,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也无明显异常;X线腹部平片多表现为阶梯状液平面的典型机械性肠梗阻征象。
1.2 治疗方法:均接受正规的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具体措施:(1)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可注入液体石蜡油;(2)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维持水电解质,防止酸碱平衡失调;(3)使用奥曲肽等生长抑素,生长抑素不仅可抑制胃肠道激素和消化液的分泌,还能维护肠粘膜屏障,降低细菌易位的发生率;(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采取短期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方案,起始剂量为每天10~15mg,等肠鸣音活跃时逐渐减量;(5)合理使用抗生素,虽说本病是一种无菌性炎症,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发生肠道细菌易位引发的败血症时,抗感染治疗亦不可缺少;(6)观察和检测,观察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监测肠鸣音变化,记录24小时胃液量、出入量,复查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时间为腹部手术后4~20天,其中位时间为7天。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其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2天(7~29天),未发生一例肠坏死;随访6个月~7年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3 讨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概念由黎介寿院士在1995年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上提出,并以《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为题发表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年第18卷第7期,认为本病症是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由于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其特点:(1)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认为是在术后2周内;(2)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为术后已恢复排气排便,部分患者已开始进食,但随后再次发生梗阻;(3)肠梗阻的症状体征通常比较典型,一般都有停止排气排便,伴有腹胀,而腹痛相对较轻;(4)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元气过水声及金属音;(5)腹部体征虽较重,但生命体征平稳;(6)很少会发生绞窄性肠梗阻。
, http://www.100md.com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先行保守治疗。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本病是由浸润于小肠或结肠间的白细胞所介导的一种炎症反应。腹部的手术操作会造成肠壁通透性的增加,肠道细菌易位,继而诱导白细胞聚积,引发炎症反应,促进术后炎性肠梗阻。因为这类病人大多是腹腔内广泛炎症导致的炎性肠梗阻,很少发生绞窄,而且即使手术也常因为腹腔内广泛粘连,有时呈板块状无法分离,如强行分离势必造成多处肠破裂、术后肠瘘的危险;另外,炎性肠梗阻本身无肠管狭窄或阻断等机械性因素存在,手术治疗亦不能恢复其通畅,待炎症、水肿消退后,肠襻相互间的粘连松解,肠管的通畅便得以恢复,因此本文认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不是首选方法,特别是在手术后2周内更应慎重,以免发生更多严重的并发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病程长,心情大多焦虑和恐惧,因此,要及时与患者有效沟通,解除患者对病情的误解,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百拇医药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1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一例肠坏死及死亡病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3周以内,临床经过有其特殊性,治疗应先采取非手术治疗。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治疗;腹部手术
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术后肠梗阻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20%,如处理不当可导致多发性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1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经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本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16~75岁;均于近期接受过腹部手术,其中阑尾切除术6例:术后病理示化脓性4例,坏疽穿孔2例;胃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2例;肠粘连松解术1例;胃癌根治术2例,结肠肝曲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均在术后有过肛门排气,后又出现停止排气排便,临床症状及体征腹胀明显,伴腹部隐胀痛,阵发性腹部绞痛不明显,呕吐不明显,腹部轻压痛或压痛不明显,腹部叩诊多呈鼓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基本正常,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也无明显异常;X线腹部平片多表现为阶梯状液平面的典型机械性肠梗阻征象。
1.2 治疗方法:均接受正规的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具体措施:(1)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可注入液体石蜡油;(2)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维持水电解质,防止酸碱平衡失调;(3)使用奥曲肽等生长抑素,生长抑素不仅可抑制胃肠道激素和消化液的分泌,还能维护肠粘膜屏障,降低细菌易位的发生率;(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采取短期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方案,起始剂量为每天10~15mg,等肠鸣音活跃时逐渐减量;(5)合理使用抗生素,虽说本病是一种无菌性炎症,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发生肠道细菌易位引发的败血症时,抗感染治疗亦不可缺少;(6)观察和检测,观察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监测肠鸣音变化,记录24小时胃液量、出入量,复查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时间为腹部手术后4~20天,其中位时间为7天。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其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2天(7~29天),未发生一例肠坏死;随访6个月~7年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3 讨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概念由黎介寿院士在1995年全国胃肠外科学术会议上提出,并以《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为题发表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年第18卷第7期,认为本病症是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由于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其特点:(1)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认为是在术后2周内;(2)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为术后已恢复排气排便,部分患者已开始进食,但随后再次发生梗阻;(3)肠梗阻的症状体征通常比较典型,一般都有停止排气排便,伴有腹胀,而腹痛相对较轻;(4)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元气过水声及金属音;(5)腹部体征虽较重,但生命体征平稳;(6)很少会发生绞窄性肠梗阻。
, http://www.100md.com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先行保守治疗。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本病是由浸润于小肠或结肠间的白细胞所介导的一种炎症反应。腹部的手术操作会造成肠壁通透性的增加,肠道细菌易位,继而诱导白细胞聚积,引发炎症反应,促进术后炎性肠梗阻。因为这类病人大多是腹腔内广泛炎症导致的炎性肠梗阻,很少发生绞窄,而且即使手术也常因为腹腔内广泛粘连,有时呈板块状无法分离,如强行分离势必造成多处肠破裂、术后肠瘘的危险;另外,炎性肠梗阻本身无肠管狭窄或阻断等机械性因素存在,手术治疗亦不能恢复其通畅,待炎症、水肿消退后,肠襻相互间的粘连松解,肠管的通畅便得以恢复,因此本文认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不是首选方法,特别是在手术后2周内更应慎重,以免发生更多严重的并发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病程长,心情大多焦虑和恐惧,因此,要及时与患者有效沟通,解除患者对病情的误解,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