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 > 2005年第2期
编号:11552393
家有“逆子”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1日 《中国健康》 2005年第2期
     [恼人秋风]

    米米的妈妈近来有件苦恼事:原本乖巧可爱的米米,不知为何总爱和父母作对,大人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时不时地还顶嘴。比如早晨米米只穿了一件外衣就要出门上学,妈妈急忙叫住他,关切地说:“米米啊,今天很冷,还是穿上棉衣吧!”可米米好似没听见一样,一声不吭。妈妈又说:“米米,快穿上吧,别冻坏了。”米米竟然抛出一句:“不要你管!”便径直转身离去。只留下妈妈手拿棉衣,呆呆地站在那里。半晌也未回过神来。孩子这是怎么了,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米米妈妈百思不得其解。甚至米米妈妈去开家长会时,老师也向她反映,说米米在校不太听话,不但听不进不同意见,还一意孤行,老师要他往东他偏向西,固执得很。“以前米米可不是这样哟!”老师道,并要家长密切关注米米的行为举止。

    要知道,米米曾是一个相当乖的孩子啊,亲戚朋友们经常摸着米米的头,夸道:这孩子,真乖!每当这时,米米妈妈就感到非常骄傲。从什么时候开始呢,米米变成了这样,妈妈也说不清楚,不过这种情形应该已持续了一段时间。

    唉,16岁的米米真的成为一个“逆子”了吗?

    米米妈妈苦闷之余,便不觉向单位的同事倾诉,没想到几位年纪相仿的同事也有一样的感触:孩子老跟大人“拧着劲儿”,不知是中了什么邪?曾经的乖孩子竟然成了让人头疼的“逆子”,深深地困扰着这些为人父母。

    其实,“逆子”不逆,只是这些孩子正处于恼人的“逆反期”,心理分析学家把这段专爱和家长、老师“作对”的青少年时期称为“逆反期”。这是一个人从儿童到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其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处处要体现“自我”的存在,于是他们会靠和父母对着干来体现自我。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

    [心雨思路]

    身为家长,必须充分理解自己的孩子。以帮助孩子顺利渡过“逆反期”。

    首先,适时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家长要勤于与这一特定生理时期的孩子对话。当子女向你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心不在焉。父母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对世界认知能力的提高,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相信他能够设计自己的未来。

    其次,要意识到身教重于言传。由于父母是子女最直接的老师。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方式可以直接促进子女的心理健康。家长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对具有逆反心理的子女能够采取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方式去对待,用为人父母的多重人格魅力赢得孩子的信赖和尊敬。树立孩子的独立人格,不要指手画脚,许多事都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去做,为他们创造成长的机会。家长一方面要保持冷静理智的处事态度,避免与子女发生冲突而做出过分的举动;另一方面要尽量指导孩子少犯错误,期望其不犯错误是不现实的。, http://www.100md.com(秋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