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 > 2007年第9期
编号:11536868
轻松降脂(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中国健康》 2007年第9期
     日前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中血脂异常人数达1.6亿:35岁以上人群中,有2500万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血脂达标率不足三成。在欧美国家,人们的血脂现状同样不容乐观,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20岁以上的美国人中,20.1%血脂偏高:英国16岁以上人群中,24%的人患有高脂血症。在我国,由此引起的冠心病等心血管类疾病,每10秒钟就会夺走1个人的生命,每天约8000人死于此类疾病。

    高血脂可能导致猝死

    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类物质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可分为“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浓度超过正常值后,就会在血管内逐渐形成斑块,阻塞血管,而“好胆固醇”则能减缓斑块的生长速度。无论是“坏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酯增高,或两者皆高,统称为高脂血症。在不少人看来,高血脂远够不上“杀手”的资格——不痛不痒,唯一能说明问题的只是化验单上几个高于标;隹值的数字。殊不知,最厉害的“杀手”往往“杀人于无形”。专家们也形象地将“坏胆固醇”比喻成饺子馅里的油汤,它的累积,使动脉变成了皮薄多油的饺子,很容易破裂。

    世界卫生组织从事公共卫生疾病与社区医疗的服务专家克力斯。南达拉博士形容:“坏胆固醇”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像潜伏在动脉壁上的肿瘤,外面是层包膜。血液里的“坏胆固醇”越多,斑块就越大,甚至引起阻塞,引起冠心病、心肌缺血等。这些斑块像是定时炸弹,会在没有先兆时“爆炸”。

    45~55岁男性是高危人群

    那么,如此可怕的“杀手”最可能找上什么人呢?目前高血脂患者主要集中在四五十岁人群,以男性为主。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二科主任医师叶平认为,照此趋势发展下去,高血脂的人还会越来越多,并呈现低龄化趋势,现在的小胖子都是高血脂的潜在人群。我国目前男性高血脂患者多半是“吃出来的”,女性患者主要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

    WHO对影响人类健康众多因素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居首位,为15%;膳食营养因素的影响为13%。但对高血脂而言,膳食不合理则是“罪魁祸首”。现在人压力大,没时间运动,还猛喝酒,饮食也不规律。尤其是四、五十岁的上班族,血脂都高得不能再高了,可还不戒酒。

    美国虽说没那么多酒桌上的应酬,但他们的传统饮食本来就有高脂、高热特点。因此,高血脂同样与美国人如影随形。近日,《纽约时报》一篇题为《所有“进步”都在危害生命》的文章指出:由于美国人大量食用“垃圾食品”——双料三明治、炸土豆条等,使他们越来越胖。在美国,死于肥胖的人数是死于传染病的5倍。就连漫画都以此为主题:在汉堡包、炸薯条等“洋快餐”上写着:我们杀死的美国人和香烟杀死的一样多!

    不过,我们也不必将脂肪“妖魔化”。科学家经过研究后指出,尽管人们害怕身体长脂肪,讨厌脂肪。但事实上,为了保持健康,人体离不开脂肪。给人类带来烦恼的是不节制饮食带来的多余的脂肪。

    防高血脂:迈开腿,管住嘴

    在防高血脂问题上,人们总是陷入两种极端——一部分人时刻担心自己血脂升高,于是与任何肉类“划清界线”:更多人则无节制地吃,且从不运动。“这两种生活方式都不好,“从预防角度来说,没必要太节制,但至少要做到”饭吃八成饱,日行万步路”。即迈开腿,管住嘴。

    所谓“饭吃八成饱”,更多强调的是以水果和蔬菜为主,少吃盐。如果发现血脂有升高迹象,则要马上从饮食上“寻根”——少吃肥肉,喝低脂牛奶、拒绝黄油等高热量食品。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低于300毫克,相当于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血脂高的人应多吃豆制品和黑木耳,少吃内脏、鱼籽等。

    “日行万步路”则强调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包括快步走、慢跑、游泳、扭秧歌等。每天锻炼一次,每次至少30分钟。如快走则尽量在30分钟内走够1000步。其实现在退休的老人都能自觉锻炼身体,年轻人反倒没这个意识。等患了病治疗手段再先进,也已经晚了。

    欧美人通常用红葡萄酒预防高血脂。这是因为红葡萄的皮含有抗衰老、抗氧化的“逆转醇”成分,能防心脏“猝停”。

    由于高血脂没有明显的“预警信号”,因此只能用体检来进行监测。正常人平均5年要进行一次体检;高危人群(40岁以上男性、绝经女性、肥胖、有黄色瘤,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体检。高血脂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高血脂患者的几大误区

    早防早治说着容易,做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我国12个大城市、25家三甲医院对2P36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查显示,血脂控制达标率仅26.5%,冠心病患者达标率只有16.6%,这与血脂异常率的节节升高形成了明显反差。究竟什么使降脂成了“老大难”呢?专家们指出了人们面对高血脂防治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化验单上的数字在正常值内,就代表没事。这种观点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事实上,血脂异常的防治也是因人而异。当前,血脂异常的首要治疗目标是降低“坏”胆固醇。

    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冠心病或脑血栓+糖尿病的患者:每2~3人中有1个将在未来10年发生心肌梗死,属于极高危患者,“坏”胆固醇应降到<2.1mmol/L(80mg/dL);

    糖尿病、脑血栓、高血压+3个危险因素患者:每6~7人中有1个将在未来10年发生心肌梗死,属于高危患者,“坏”胆固醇应降到<2.6mmol/L(100mg/dL);

    高血压+任何1个其他危险因素:“坏”胆固醇应降到<3.4mmol/L(130mg/dL):

    无以上疾病或危险因素的血脂异常患者:“坏”胆固醇应降到<4.1mmol/L(160mg/dL):

    对于轻、中度甘油三酯升高的患者,首要治疗标准是使“坏”胆固醇达标。首选减轻体重及增加体力活动,中度升高患者(>200mg/dL)可加用降甘油三酯药物。如甘油三酯水平超过500mg/dL,应特别关注,以预防急性胰腺炎。增加“好”胆固醇不低于40mg/dL,首选戒烟、减轻体重、规律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或使用他汀后,“好”胆固醇仍低,可加用烟酸、贝特类药物。

    误区二: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失衡。这可以分两类人,一类是不敢用药,总觉得有副作用,于是只重视饮食:另一种是见什么药都买,觉得吃了药就没事了,照样大鱼大肉。据了解,目前治疗高血脂主要用他汀类药物,其副作用几率都在1%以下,比较安全。但合理饮食更是治疗根本。若是单纯高胆固醇,则要少吃蛋黄、动物内脏等;若是单纯高甘油三酯,则应限制食物总量,尤其要减少碳水化合物的量。

    误区三:血脂降下来就不用再管它了。可以说,高血脂是伴随患者一生的。但如果它是糖尿病、肝病等病症的伴随症状,就能在原发病控制或停药后恢复正常。否则,一旦饮食稍不规律或停用降脂药,血脂马上反弹。如果是单纯肥胖导致的高血脂,调整饮食后是可以恢复正常的,但一般来说,绝大部分高血脂人群都有代谢异常因素,必须在控制饮食的同时长期服药。, 百拇医药(胡 伟)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