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出笼(3)
皮肤异常
丙肝患者一旦出现某些皮肤病,则意味着病情在进展;如果过去未曾发现患有丙肝。那么这些皮肤病出现提示,必须尽快检查与丙肝有关的化验,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虽非特异性诊断方法,但有较大参考价值。
①反复出现荨麻疹:丙肝患者反复发生荨麻疹,意味着病毒在人体内复制。病情不稳定或感染丙肝病毒。
②全身皮肤瘙痒:如抗丙肝病毒抗体阳性。全身皮肤瘙痒,则意味着病情顽固,治疗难度较大。
③扁平苔癣:皮肤出现扁多边形丘疹。暗红或紫红色,表面光泽:或黏膜出现散如针尖大的丘疹,呈线状或网状排列,这很可能为扁平苔癣。丙肝患者处于不稳定期有37%左右可以出现。丙肝好转随之消退,丙肝加重随之恶化。
④干燥综合症:全身所有黏膜组织的黏液减少、干燥,出现干燥性炎症反应,或有瘙痒,同样反应丙肝在活动。
, http://www.100md.com
⑤冷免疫球蛋白血症:皮肤遭受寒冷刺激或站立时间过久以及下肢过度劳累后,出现出血性丘疹或坏死性紫癜。少数伴有关节痛。丙肝患者遇此情况,意味病情不稳,要加大治疗力度,如丙肝好转,则不再出现。
⑥迟发性皮肤型卟啉症:皮肤由于阳光照晒或外伤会出现大疱性皮疹。疱破后该处有糜烂或结痂。丙肝活动期有此现象。
权威学者解读丙肝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
丙肝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由丙肝相关肝病引起的死亡人数每10年上升一倍。起病隐匿,初始症状不明显,多数急性丙肝会转为慢性,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会转为肝硬化和肝癌。
治疗丙肝的主要目标是清除病毒,治愈疾病。庄辉院士在“2008中国肝病论坛”期间明确指出:“慢性丙肝的检测实现起来并不困难,对高危人群进行丙肝抗体检测,以判断是否感染丙肝病毒。如果抗体检测呈阳性,再进一步进行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可以确定是否罹患丙肝。”
, 百拇医药
由于我国丙肝患者多为基因1型,对当前的标准治疗方案往往没有基因2、3型的反应敏感,所以治疗方案一般采用48周或以上的较长期治疗。
北京地坛医院肝炎科——谢尧教授
随着丙肝治疗方案的发展和优化,丙肝治疗的疗-效也愈来愈有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六至七成可以获得病毒的有效清除。
当前。美国、欧洲以及我国的丙肝防治指南均明确指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是治疗丙肝的标准治疗方案。他进而强调说,规范用药,在治疗中保持利巴韦林的全程足量使用,是丙肝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丙肝治疗中,对患者要给予足够的利巴韦林起始剂量,而在治疗过程中,在考虑患者的耐受性下,应尽量维持利巴韦林足量用药。在丙肝治疗方案中,利巴韦林是不可或缺的。利巴韦林的参与能够有效预防复发,提高疗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施光峰教授
, http://www.100md.com
丙肝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且来势凶猛,疾病发展越后期,越难治愈。丙肝因起病隐匿,容易被忽视,目前还没有疫苗预防。但丙肝并不可怕,它与乙肝不同,通过药物干预就可以治愈。在丙肝治疗中,干扰素类药物是目前相当有效的抗丙肝病毒药物,临床上将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使用,就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全社会要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丙肝的正确认知。丙肝患者要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施光峰教授说, “未来丙肝治疗的发展方向,将继续以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为基础用药,并把新的化台物加入联合治疗方案,目前国际上就有3种新的化合物在研发线上。这将为丙肝患者战胜疾病带来更大的希望。”
广州市传染病研究所——唐小平教授
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但没输过血不等于不会感染过丙肝,切不可掉以轻心。丙肝患者中,有70%是因为使用血制品(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或在小诊所进行侵入性检查及治疗、文身、文眉、共用针头静脉注射成瘾药品等原因感染的,但另有30%的患者却感染途径不明。如果丙肝患者获得早期规范抗病毒治疗,绝大部分丙肝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建议有过输血史(尤其是1993年以前有过输血史的人)、静脉吸毒史、性乱史的人群应该定期进行丙肝检查,而且在工作中与血液会有较密切接触的人也必须对丙肝提高警惕。
, 百拇医药
理论研究
抗病毒治疗—点通
适应症
原则:只有确诊为血清HCV 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
急性丙型肝炎:α干扰素(IFN α)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丙型肝炎的慢性化率,因此,如检测到HCV RNA阳性,即应开始抗病毒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①ALT(天冬氧酸氧基转移酶)或AST(丙氦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或中度以上纤维化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应给予积极治疗。②ALT持续正常者大多数肝脏病变较轻,应根据肝活检病理学结果决定是否治疗。对已有明显纤维化者,无论炎症坏死程度如何,均应给予抗病毒治疗;对轻微炎症坏死且无明显纤维化者,可暂不治疗,但每隔3~6个月应检测肝功能。
, http://www.100md.com
丙型硬化:①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A级)患者,建议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②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难以耐受lFNα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脏移植术。
肝移植植后丙型肝炎复发:HCV相关的肝硬化或肝癌(HCC)患者经肝移植后,HCV感染复发率很高,可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和严密观察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关链接 4、小议ALT和AST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或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的一种酶类。它的水平变化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但ALT、AST水平与HC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炎症分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ALT和AST水平一般较低。慢陛丙型肝炎患者中,约30%ALT水平正常,约40%ALT水平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虽然大多数此类患者只有轻度肝损伤,但有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ALT水平下降是抗病毒治疗中判断疗效(出现应答)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关链接 5、小仪α干扰素
IFN(干扰素)分α、β、y三大类,其抗病毒作用以α、β型最好,y型最差。常用的o(干扰素分为α(1、α2等亚型,α1又可分为1a、1b、lc;a2也可分为2a、2b、2c。
α(干扰素(1FNα)是抗HCV的有效药物。包括普通IFNα、复合IFN和聚乙二醇(PEG)化干扰素α(PEG-IFN α)。后者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较长,每周1次给药即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复合IFN 9μg相当于普通IFNα3MU。, 百拇医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