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041966
神经电生理在腰骶神经损伤临床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梁银杏 葛 辉 廖松洁
第1页

    参见附件(1423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腰骶神经损伤范围、节段、定位、损伤程度的诊断价值和预后的评估,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依据,并指导临床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丹迪公司Keypoint4通道肌电图发电位仪对2001年1月-2009年1月我院诊治32例腰骶神经损害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结果 32例患者肌电图,3例双下肢肌电图正常,4例单肢神经损害,10例腰骶从神经损害,16例L2-S2神经根性损害。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能直接反映腰骶神经损伤的程度,受损范围、节段定位,预后的评估,有助临床医生掌握病情,为康复治疗重要依据。

    【关键词】腰骶神经损伤 神经根 神经电生理

    中图分类号:R6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3-060-02

    由于腰骶神经根的解剖特殊性,腰骶丛损伤的早期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原因在于病人多合并头、胸、腹及下肢损伤,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常被其他伤情所掩盖,且多数病人不能配合医生作全身检查,到病情稳定后方才受到注意,同时仅根据临床检查多难于确定神经定位和定性诊断。目前应用肌电图检查对神经根病损进行诊断已为临床所承认,本文就神经电生理在腰骶神经损伤临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0年1月-2009年1月诊治32例腰骶神经损伤病人,其中骨盆骨折13例,腰骶骨折10例,腰麻后所至腰骶神经损伤6例(其中剖腹产4例,阑尾手术2例),重症腰部椎管狭窄,3例,年龄在14-75岁,平均年龄38.6岁,病程15天至8年,本组病人因腰骶受损程度不同,临床表现腰骶神经损伤患者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下肢受损区域感觉减退,6例出现双下肢感觉减退,肌肉萎缩,肌力0-3级,反射减退,其中5例出现大小便障碍,17例出现单侧感觉减退,肌肉不同程度萎缩。

    1.2 诊断参考标准

    腰骶丛神经支配区及腰骶神经根支配区的肌肉肌电图检查,按有否自发电位(纤颤、正相电位),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波幅和神经传导的检测(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等指标, 根据神经支配 的范围进行定性和定位诊断。其中,单一神经支配区异常,诊断为单神经受损;骶丛神经中损伤3条神经以上,诊断为骶丛神经损伤;骶丛损伤伴腰丛神经损伤2条以上,诊断为腰骶丛神经损伤;神经丛损伤伴有相应椎旁肌异常,则提示神经根受损。

    1.3 肌肉-肌电图检查方法

    应用丹麦Key-point2/4型4导程肌电图仪,在室温25℃的屏蔽室内进行,用同心针电极分别对坐骨神经(腓神经、胫神经),股神经所支配肌肉:砪展肌、趾短伸肌、胫前肌、腓肠肌、股二头肌、股直肌脊旁肌进行肌电图检测,观察静止状态(肌肉放松)、轻收缩状态及重收缩状态肌电图变化,诊断参考标准: 静止状态时出现插入电位延长、纤颤电位、束颤电位、正相电位(同一块肌肉出现两次以上自发电位为异常);②轻用力运动电位平均时限增宽,电压增高,或运动单位量减少,甚至无力收缩;③最大用力呈无力收缩或单纯相,峰值电位减少50%或未引出有肌肉动作电位。

    1.4 神经-肌电图检查

    NCV按本科常规方法测定坐骨神经(腓神经、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F波,股神经、坐骨神经(腓神经、胫神经)运动传导(MCV)检测,SCV用指环电极顺向性方法检测,MCV用表皮电极记录方法检测,观察SCV、MCV时限、波幅、及传导速度的变化,F波出现率及潜伏期。诊断标准:①MCV、SCV减慢(低于本室正常值低限75%);②远端潜伏期延长(大于正常值高限130%);③波幅低于50%。

    2结果

    2.1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包括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传导速度(MCV)、F波,神经运动潜伏期(ML)检测,32例患者共检测60条胫神经、腓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传导速度(MCV)、48条胫神经、腓神经F波,60条股神经运动潜伏期(ML),结果见表1和表2。

    2.2 肌电图测定

    用同心针电极分别对坐骨神经(腓神经、胫神经)、股神经所支配肌肉:砪展肌、趾短伸肌、胫前肌、腓肠肌、股二头肌、股直肌、L5脊旁肌共603快肌肉进行肌电图检测,268快肌肉静状态出现插入电位延长块(44% )。纤颤波、正锐波出现率为448块(74% ),轻收缩时时限增宽356块(59% ),波幅明显增高420块(69% ),多相波增多467块(77% ),大力收缩167块(27% )呈单纯相,306块(50% )呈混合相,59快肌肉未能(9%),71(11%)快肌肉正常范围。根据诊断标准结果:3例双下肢肌电图正常,29例肌电图异常,均为神经性损害,异常率96%,4例单肢神经损害,9例腰骶从神经损害,16例L2-S2神经根性损害.

    3 讨论

    腰骶丛损伤的病因多为高速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塌方等致骨盆骨折、骨盆环破裂,尤其后环断裂移位,如骶骨骨折、骶髂关节骨折脱位、药物及手术中的医源性损伤引起等。由于腰骶神经根的解剖特殊性,腰骶丛损伤的早期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原因在于病人多合并头、胸、腹及下肢损伤,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常被其他伤情所掩盖,且多数病人不能配合医生作全身检查,到病情稳定后方才受到注意,同时仅根据临床检查多难于确定神经定位和定性诊断。因此,病人在早期复苏时及病情稳定后均应进行仔细的神经学检查外,完善神经电生理检查尤其重要,谨防漏诊,目前应用肌电图检查对神经根病损进行诊断已为临床所承认[1]。EMG检查可准确定位神经局灶性病变。腓总神经损伤一般会导致趾短伸肌、胫前肌呈部分神经源性损害;腰骶神经根病不仅损害趾短伸肌、胫前肌,还会造成胫骨后肌(L5神经根发出支配胫后神经)、股二头肌(唯一一块由坐骨神经腓神经分支支配肌肉)、棘旁肌神经源性损害[3]。EMG检查可准确定位神经局灶性病变。临床神经常规检查、MRI及X光仅是反映形态学改变,至于腰骶神经根是否损害,损害的程度还需要进行NCV,F波, EMG联合检测,它不能反映神经根的功能受损状况,可以从电生理角度提供神经通路的连续性、损害类型和严重程度等神经根的功能受损状况,并根据功能损害状况进行定量分析, 由于腰骶神经根的解剖特殊性,腰骶丛损伤的早期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本组8例临床及影像学未发现有神经损伤表现,经肌电图检查分别有腰骶丛、坐骨神经、腰5至骶1神经根或股神经损害的肌电改变,有3例临床常规检查有节段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下降,抬腿试验阳性患者,腓总神经损伤以腓总神经MCV减慢为主,腓神经及胫神经SCV减慢或波幅降低。这种现象可能与腰骶损伤早期疼痛,患者临床检查欠合作有关[2]。这是因为腓总神经损伤是下肢最常见单发神经病,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处位置最表浅,很容易受到外力压迫性损伤,导致此处病变最多见,分析原因是轴索损害导致神经不能传导或局部神经传导阻滞而使神经暂时失去传导功能[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2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