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5230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的家庭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543KB,2页)。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胰岛素护理

    中国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196-02

    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其实,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带来的危害,几乎都来自它的并发症。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脑卒中者、冠心病者、双目失明者、尿毒症者上百万。预防糖尿病只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当这道防线被击溃后,我们还有第二道防线,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还有第三道防线,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引起的残废和早亡。由于糖尿病本身及其合并症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危害越来越大。糖尿病人最怕听到的大概是"胰岛素"这几个字了,或者是打胰岛素。 其实很多的恐惧都来自误会,和不了解。胰岛素是一种激素,是由胰脏分泌的,它帮助我们食物中的糖份能够顺利进入身体细胞的主要角色,如果我们的身体不分泌胰岛素、或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又或者胰岛素无法被我们身体所利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糖尿病的许多症状。我区属少数民族聚集区域,由于地域、习惯、文化、饮食等多种因素,对于出院后坚持进行胰岛素治疗,患者有很多顾虑,使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断,加重并发症。因此,做好病人与家属疾病健康教育与家庭护理非常重要。

    1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临床表现

    1.1心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特点为典型的心绞痛(持续时间长、疼痛较轻、扩冠药无效),心肌梗死多为无痛性和顽固性心衰。肢端坏疽。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较高,均为糖尿病死亡的重要因素。

    1.2肾脏病变由于肾小球系和基底增厚,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流量增加,以后即逐渐明显下降。出现间断性蛋白尿,发展为持续性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浮肿,氮质血症和肾功衰竭。

    1.3神经病变: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约占糖尿病人数的4-6%,临床可见周围神经病变(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脊髓病变,(包括脊髓性肌萎缩、假性脊髓痨、肌萎缩侧索硬化综合征;后侧索硬化综合征、脊髓软化等)、脑部病变(如脑血管病、脑软化等)。及时而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往往对神经病变有良好的影响,但有时,即使在糖尿病控制比较满意的情况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仍然可能发生和发展。

    1.4眼部并发症:较多见,尤其病程在10年以上者,发病率超过50%,而且多较严重,如视网膜病变有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新生血管、机化物增生,视网膜剥脱和玻璃体出血等。其他包括结膜的血管改变、虹膜炎、虹膜玫瑰疹、调节肌麻痹、低眼压、出血性青光眼、白内障、一过性屈光异常、视神经病变、眼外肌麻痹等,多呈缓慢进展,少数病人进展迅速,在短期内失明。良好的控制糖尿病有延缓眼部合并症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性。

    1.5其他因组织缺氧引起皮下血管扩张,致面色潮红。由于小动脉和微血管病变,经常有皮下出血和瘀斑。供血不良的部位可以出现紫癜和缺血性溃疡,有剧疼,多见于足部。神经性营养不良也可以影响关节,好发于下肢各关节。受累关节可有广泛骨质破坏和畸形。

    1.6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表现

    发病急、常突然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明显。有明显的低胰岛素血症和高胰高糖素血症,临床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合并各种急慢性感染。部分病人血糖波动大,经常发生高血糖和低血糖,治疗较困难,即过去所谓的脆性糖尿病。不少患者可突然出现症状缓解,部份病人也恢复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不需要和仅需要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缓解期可维持数月至2年。强化治疗可以促进缓解。复发后仍需胰岛素治疗。

    2胰岛素有什么作用

    胰岛素主要作用在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控制着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贮存。 2.1对糖代谢的影响。能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即使血糖的去路增加而来源减少,于是血糖降低。2.2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促进脂肪的合成和贮存,抑制脂肪的分解。糖尿病时糖代谢障碍,脂肪大量动员,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在肝脏氧化至乙酰辅酶A,然后变为酮体,若酮体产生过多则出现酮血症。胰岛素能抑制脂肪分解,并促进糖的利用,从而抑制酮体产生,纠正酮血症。 2.3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阻止蛋白质的分解。 2.4胰岛素可促进钾离子和镁离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可促进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 3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目标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目标是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即尽可能避免严重的低血糖事件)和满意控制代谢水平(即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最恰当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是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以控制餐后高血糖及注射一次(有时需要两次)长效胰岛素以维持餐间及夜间的血糖水平。 无论采用何种胰岛素治疗方案,患者都应该首先接受特殊的宣教,并学会定期自行监测血糖,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推动血糖达标。

    4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认识程度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最基本的特征是内源性胰岛素缺乏,由此而导致血糖、尿糖及脂类、蛋白质等代谢紊乱,进而发生一些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可致残、致死。应用胰岛素治疗是用外源性胰岛素替代内源性分泌的不足,使已失常的代谢紊乱重新恢复正常,但是,部分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由于对注射胰岛素的认知程度和心理准备不足,存在种种不良心态,认为注射胰岛素成瘾产生依赖性而拒绝应用,导致体内血糖长期居高不下,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发生。每一个糖尿病患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每一位糖尿病患的胰岛素治疗方式,是受到每一个人胰岛素分泌能力、胰岛素的敏感度、生活方式、活动量,饮食型态等因素影响,而有不一样的方式。 藉由血糖的测定,可以提供病人及医师有详细的资料来参考,对于决定使用胰岛素的剂量多寡、时间及制剂的种类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千万不要拿别人的胰岛素治疗方式套在自己身上! 胰岛素治疗最主要的目标是在于维持血糖在正常的范围内。血糖控制的好,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是非常有帮助的, 每一位糖尿病患都要很清楚了解自己所注射的胰岛素,这是非常重要的。当血糖控制不好或发生低血糖时,只有了解所用之胰岛素制剂的特性及作用,才可以有效的调整治疗方法,去避免问题发生和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5护理

    5.1加强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首先要主动关心患者,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和心理需求,可采取交谈和进行认知程度和心理需求交谈,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别指导计划。

    5.2进行健康宣教,提高认知程度。护士要特别关注患者拒绝胰岛素治疗情况,说明注射胰岛素的目的和作用,使其了解胰岛素是体内胰岛ß细胞分泌的,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而糖尿病是由于胰岛ß细胞合成及分泌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是为了控制高血糖、防止病情发展和并发症发生,血糖控制后仍可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而1型糖尿病因胰岛ß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不足,需注射外源胰岛素长期替代治疗,模拟生理分泌,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象正常人一样享有生活、工作及寿命,而并非如吸毒者一样成瘾,损害身体健康。

    5.3根据心理需求传授注射技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4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