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在人工气道的护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703KB,1页)。
【摘要】机械通气主要依赖人工气道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因此要确保人工气道的位置正确及通畅,要有效的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护气道、预防误吸;所以人工气道是提供机械通气的通路。
【关键词】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护理
中国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05-01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共收治的卧床病人4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护理
1.1 .1人工气道的固定妥善固定人工气道并保持其位置准确,护士应随时检查气管导管上的标志确保其位置的准确性,借助胸片确定导管的位置,每次更换患者的体位时,应固定气管内导管,防意外脱出。
1.1.1.1气管切开置管的固定: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的两侧,将长的一根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系带松紧度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注意不要打活结,以免自行松开,套管固定不牢脱出
1. 1.1.2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剪一根长10cm,宽5cm的白布纹胶布,从中间剪开一部分后固定。宽的一端帖在鼻翼上,将另一端两条细长的胶布,分别环绕在气管插管的外露部分。胶布应定时更换或潮湿后随时更换;
1.1.1.3.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剪一根长35cm,宽2cm的白布纹胶布,从另一端剪开32cm,未剪开的一端固定在一侧颊部,将气管插管靠向口腔的一侧,剪开的一端胶布以气管插管外露部分为中心,交叉固定在另一颊部,注意经口气管插管要放置牙垫,防止病人双牙咬合时,夹闭气管插管。
1.2人工气道的湿化
1.2.1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液体入量保持每日2500-3000mL,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为前提。
1.2.2加温加湿化: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加温加湿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除不畅,因此,进行人工加温加湿,以保护呼吸道黏膜纤毛及腺体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合理的气道加温加湿,可减少痰液潴留,预防痰痂形成,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1.2.3气管内持续滴注湿化液: 给予0.45%的盐水,持续气管套管内滴注,滴注的速度0.2mL/分钟。24小时可用250-300mL。用于脱机的病人。.
1.2.4气道冲洗:操作前给予100%氧气1分钟,以免造成低氧血症。用2%的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在吸痰前抽2-5mL液体,于病人吸气时注入气道。待几次通气后,立即吸痰。同时配合胸部叩拍,使冲洗液和粘稠的痰液混合后再吸出。
1.3吸痰气管切开、接呼吸机的患者及气管插管内吸痰。
1.3.1准备用物:消毒手套、消毒吸痰管、无菌生理盐水、治疗碗、吸引器。(必要时备气囊与100%氧连接)
1.3.2护理操作程序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病人床边,检查吸引器性能。核对病人姓名,向病人解释。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
1.3.3有效吸痰程序:(1)吸痰前评估: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判断是否有痰潴留。根据胸片、听诊、触诊判断痰的潴留部位。(2)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雾化加湿。3)根据痰液的潴留部位调整患者体位。(4)挤压振颤胸廓或叩拍,使痰液向大气道移动。叩背的方法:将手掌微屈,两手均匀交替地在吸气和呼气时扣击胸壁,扣击的频率约为5次/秒,重点叩拍需要引流的部位,沿支气管的大致走向由下往上叩拍,时间为1-5分钟/次。( 5)有效的吸引(6)吸痰后评价: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胸片、肺部听诊判断
吸痰效果。
1.3.4吸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管的外径应小于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内径的1/2,以免负压过高,引起肺不张。(2)吸痰时动作要轻快,吸引负压不得过大以免损伤气道黏膜。尤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应避免吸痰时刺激、诱发支气管痉挛。(3)吸痰时间:每次操作时间以不超过15s为宜。(4)要严格执行无菌术。吸痰过程中对吸痰管和气道的污染,会带来肺部感染。(5 吸痰时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上的附着情况将痰液的粘稠度分为三度:I度(稀痰):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整气管滴药量: 根据吸痰过程中痰液在吸痰管玻璃接头处的性状及玻璃管内壁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提示气管滴药过量,要适当减少滴药量和次数。II度(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I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提示气道湿化不足,要适当增加滴药量和次数。III度(重度粘痰):痰的外观明显不易用水冲净。提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需加大滴药量和次数。(6)拔除插管前,尽量缩短吸引时间。通常只需吸引两次,已可清理气道。这时应避免用盐水灌洗。吸痰可引致病人低血氧,拔除插管时,对病人一定要充分供氧,以保持PaO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03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