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5166
芪黄口服液对脑梗死(中风病)患者临床证候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798KB,3页)。

     【摘要】目的从临床方面研究芪黄口服液对脑梗死(中风病)患者的临床症候影响。方法临床疗效观察: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的方法,6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芪黄口服液)31例和对照组(补阳还五汤)30例,疗程为15天。实验前后评定中医证候积分以观察芪黄口服液改善症候作用。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证候积分明显较少(P<0.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与无效,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关键词】脑梗死临床证候芪黄口服液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67-03

    本研究旨在采用补肾益气活血立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中风病),试图通过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法,即中风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中风病)的临床症候的疗效,并以具有补气活血作用的补阳还五汤作对照,探讨该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三偏”症状(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

    中风病,根据王永炎院士提出的定义:在血气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临床五大主症: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特点是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因风邪善行而数变,好发于中老年人。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

    脑梗死的诊断:

    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一般发病后1-2日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

    CT或MRI检查发现脑梗死部位。

    中医疾病及病证诊断标准

    参照郑莜萸主编《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标原则》所定标准拟定:

    中风病:

    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语言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症:头痛、眩昏、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2个次症,综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不具备上述条件,综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资料

    一般资料,入选病例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共61例。其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40-75岁之间。平均年龄53.5岁。

    入选标准:符合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西医诊断:符合中医中风疾病诊断标准:符合分期为急性期:于发病后72小时内入院治疗且自愿进行临床试验者。

    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闹寄生虫、代谢障碍引起的偏瘫、风心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所引起的闹栓塞,年龄在40岁以下或75岁以上,中风病有神识昏蒙的中脏腑患者,中风病发病达72小时以上,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T>38度者,3个月内有严重出血性疾病者。

    观察方法

    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

    治疗组:口服芪黄口服液,剂量按原方换算。

    即熟地,山萸肉,赤芍,地龙,川芎,红花,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等组成。10ml/次(每10ml相当于生药72.5g),3次/天。阳江市中医院制备,批号:20090806

    对照组:口服补阳还五口服液(按原方比例制备),10ml/次,3次/天。阳江市中医院制备,批号:20090805.

    治疗方法与疗程:各组均在西医治疗,如:控制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预防和控制感染,改善脑水肿,保护胃黏膜等基础上加服各组中药制剂,15天为1疗程,观察1疗程。

    观察项目

    主要症状: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头晕目眩,腰酸;气短乏力,自汗,耳鸣,面色苍白,口干口渴;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郑莜萸主编《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标原则》所定标准制定。

    证候积分计算方法参照尼莫地平法。

    证候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结果与分析

    表一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组别例数Pre-Post-前后差值

    治疗组3131.66+/-6.7216.65+/-4.8315.51+/-4.83

    对照组3031.57+/-5.6218.97+/-5.0212.61+/-4.23

    注:与治疗前自身比较表示P<0.005与对照组比较P<0.001

    表二两组证候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总有效(显校+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0161228390.32%

    对照组3161925583.33%

    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分别较自身治疗前证候积分明显减少,(P<0.005)

    两组差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与无效,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果显示:芪黄口服液能明显改善脑梗死(中风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其作用优于对照组补阳还五口服液,尤其体现在显效率方面。

    讨论

    脑梗死的治疗,人们认为迅速的溶栓复流和确实有效的脑保护是其关键,但溶栓复流的时间窗太短,严重限制了其治疗的实用性,因此,开发和利用脑保护剂就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9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