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彩超检查相关性研究(2)
第1页 |
参见附件(1432KB,2页)。
1.3统计学方法
数值变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程序包对各组数据进行t检验,P<0.05为差别有显著意义;分类变量用χ2检验进行样本率和构成比比较,P<0.05为差别有显著意义。
2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88mm,对照组为0.73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见表1。病变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RI平均为0.73%,对照组为0.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见表1。
病变组中,2例无彩色多普勒超声阳性检查结果,占6.7%(2/30);单纯性内膜-中层增厚,管壁不光滑、回声不规则者5例,检出率为16.7%(5/30);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或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23例,占76.7%(23/30),其中有21例患者左右两侧颈动脉均有斑块形成,或存在两处及两处以上斑块,占70.0%(21/30),共检出93处斑块。最严重者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达2mm,全程见中等回声、强回声斑块。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形成12处斑块,1例有IMT增厚,未见管腔狭窄,血管异常检出率为2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2。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和血管狭窄等病变多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占53.8%(50/93),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颈总动脉。斑块中以软斑为多,占60.2%(56/93),硬斑其次,混合斑最少,提示颈动脉斑块构成的不同与脑梗死有一定相关性( P< 0.05 ),见表3。鉴于对照组的理论频数T22、T23小于5,且软斑、混合斑性质相近,故将二者合并统计。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与健康体检者的颈动脉斑块构成比不同。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病因,它不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退行性变化,而是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加的一种血管重构现象。其早期改变是内膜脂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血液成分的灶性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增多,脂纹形成,表现为中一内膜增厚,同时,血管代偿性扩张,内径增加,以保证了病变远端必需的血液供应,使缺血情况少发生或延迟发生,因此无明显管腔狭窄,也无临床症状,这是一种正性重构,直到病情进一步加重,中一内膜增厚及斑块的形成使管腔狭窄程度超过动脉扩张,即转变为负性重构,出现临床症状。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关系。国外报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由颈动脉病变引起[4]。国内赵春水[5]观察16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1%,非脑血管病组1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6例,占3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本组结果中缺血性脑卒中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的发生率为93.3%,与健康对照组仅为23.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斑块性病变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颈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6]可能是:首先,动脉内膜损伤或形成溃疡后,胆固醇沉积于内膜下层,引起血管壁脂肪透明变性,进一步纤维增生,动脉变硬迂曲,管壁厚薄不均,形成斑块。根据斑块回声强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分为:①较均匀的低回声脂质型软斑块;②等回声的纤维型斑块;③强回声或伴声影的钙化型硬斑块;④回声强弱不均的溃疡型混合斑块。斑块利于血液中血小板及纤维素等有形成分黏附、聚集、沉着,形成血栓,血栓又使斑块逐渐扩大,造成管腔狭窄,最终将动脉完全阻塞,由于栓塞血管供血的局部脑组织因血管闭塞的快慢,部位及侧枝循环所能提供代偿的程度各异,而产生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梗死;其次,动脉粥样斑块碎片脱落所造成的远端动脉闭塞,亦可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颈动脉IMT、斑块及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相关。颈部血管病变,特别是粥样斑块的形成,应视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前兆。
本组结果还显示:23例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患者的斑块构成以软斑多见,占60.2%。相对于硬斑,软斑与混合型溃疡斑块的稳定性差[4、7],容易破裂出血,形成血栓,后者脱离后随血液流动到达颅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而硬斑块因表面钙化,不易破裂脱落,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较低,对照组中以硬斑为主。这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真正因为狭窄缺血低灌注导致脑卒中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的明显管腔狭窄较少见,这种以晚期狭窄为主要病变的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相关性较差,而多数为斑块成分脱落导致的脑栓塞。因此,缺血性脑卒中与狭窄处粥样斑块的形态及性质密切相关。这也与国内的结果基本相符[5]。
与绝大多数文献一致[8],本文结果也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和血管狭窄等病变多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往往两侧同时受累,其次为颈总动脉主干和颈内动脉起始段,这可能与血流的剪切应力和血流动力学及解剖位置有关。但两侧发病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全身性病变,患者左右两侧均易受累有关。
4..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直接发病原因,这是以后临床治疗的重点。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清晰地显示血管内-中膜是否增厚,是否有斑块形成,还能对斑块准确定位,分析血液动力学参数,判断管腔狭窄程度,有助于临床确定是否采用外科手术或内科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后斑块的变化,估计预后,指导二级预防。
由于颈动脉位置固定、浅表,易于观察,而高频彩超有高敏感性、准确性、可重复性强、无创性、费用低、简便易行等特点,因此,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50.
[2]智光.冠心病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l:131-132.
[3]Lawrence PF, Oderich GS. Ophthalmologic findings as predictors of carotid artery disease. Vasc Endovascular Surg. 2002,36:415-424.
[4]Jander S, Sitzer M, Wendt A, et a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3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