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肿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354KB,2页)。
【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诊断腮腺肿瘤的价值。方法70例行CT扫描与病理诊断作对照研究。结果70例腮腺肿瘤发生于腮浅叶45例,其中良性肿瘤37例,恶性肿瘤8例;发生于深叶18例,其中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6例;深浅叶同时受累者7例,其中良性肿瘤3例,恶性4例;腮腺腺淋巴瘤早期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下降;腮腺混合瘤和腮腺癌早期强化不如腮腺腺淋巴瘤,延迟期持续强化。结论腮腺的CT强化形式及病灶的存在形式有助于辨别肿瘤良恶性。
【关键词】腮腺肿瘤多层螺旋CT体层摄影计算机
中国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078-02
腮腺肿瘤类型较多,占全部唾液腺肿瘤的80%,从影像学角度来区分良恶性病变,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多层螺旋CT扫描已普遍的应用于腮腺检查,大大提高了腮腺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本研究对70例腮腺肿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探讨腮腺肿瘤的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0例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男37例,女43例,年龄15岁~76岁,平均59岁;左侧39例,右侧35例。临床表现,36例以腮腺无痛性肿块就诊,34例肿块伴疼痛就诊,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2方法扫描采用Aqnilion64层螺旋CT机,层厚层距均为5mm,平扫加增强;扫描范围为颅底至锁骨上区,对比剂用优维显,总量按1.5ml/Kg体重,2~3ml/s高压注射,采用降主动脉触发扫描,阈值200,双期扫描,必要时加延期扫描。
2结果
2.1在70例腮腺肿瘤中,良性58例,54例单侧发病,4例双侧发病,双侧发病均为腺淋巴瘤,有3例脂肪瘤呈分叶状,边界清楚,密度均匀49例,边界不清楚,密度不均匀21例;5例有淋巴结转移。
2.1对本组中恶性肿瘤18例,腮腺混合瘤29例,腮腺腺淋巴瘤20例增强前后密度值测量见表1.。结果表明腮腺腺淋巴瘤早期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下降;腮腺混合瘤和腮腺癌早期强化不如腮腺腺淋巴瘤,延迟期持续强化,腮腺混合瘤趋均匀。
表1腮腺恶性肿瘤、混合瘤、腺淋巴瘤
肿瘤类型例数 平 扫(Hu) 动脉期(Hu) 门脉期(Hu)
腮腺混合瘤2934±867±1781±18
腮腺腺淋巴瘤2343±2.598±1575±20
腮腺恶性肿瘤1842±975±2179±17
3讨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快速扫描,可以行多期扫描,来区分血管与肿块的关系,以及肿块的血供情况,通过多方位三维重建可显示腮腺肿块与临近组织器官的分界。多期动态扫描的要点是确定延迟时间、造影剂总量,注射速率。我们采用触发扫描可以很好的跟踪到动静脉期的肿瘤表现,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血管和软组织间的对比度。
肿瘤的强化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肿瘤血管化程度:如血管的大小、数量、病理新生血管、组织学细胞类型、组织构成比率等,扫描参数的选择也影响强化类型[1-3]。本组腮腺腺淋巴瘤早期病灶明显强化达98Hu,延迟期下降20Hu左右,腮腺混合瘤和腮腺癌早期强化不及腮腺腺淋巴瘤,相差约20~30Hu,而延迟期强化有所增加,与Choi[1]和Yerli[4] 等的研究观点相同。腺淋巴瘤与其他腮腺肿瘤相比,容易囊变,而恶性肿瘤常伴有坏死灶。这些囊变与坏死灶在动脉期表现为瘤内低密度影,延迟期低密度影无明显变化。而部分腺淋巴瘤在动脉期也可出现瘤内低密度影,这些低密度影在延迟期会进一步强化。所以,腺淋巴瘤动脉期瘤内局灶性低但腮腺混合瘤早期表现结节样强化,延迟期密度趋均匀,腮腺恶性肿瘤由于中心坏死区不均匀强化并且恶性肿瘤边界欠清晰,与邻近组织有粘连,增强后密度值的变化可对腮腺肿瘤中的恶性肿瘤、混合瘤及腮腺腺淋巴瘤进一步鉴别;腮腺腺淋巴瘤早期明显强化的特征明显有异于其他腮腺肿瘤,可作为鉴别要点。
总之,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为腮腺肿瘤的良恶性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Choi DS, Na DG,Byun HS,et 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5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