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的植骨融合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意义及疗效。 方法 选取我科2004年3月至2009年5月行后路植骨融合治疗的57例腰椎滑脱患者,全部病例随访9--47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按植骨融合情况、症状、功能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 根据侯树勋等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本组57例患者中,优43例(75.43%),良11例(19.30%),可2例(3.51%);本组优良率为94.74%。 结论 后路椎间植骨并辅以钉棒系统固定,是确实有效地重建腰椎稳定性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植骨 融合 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1.533 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9-073-01
我院于2004年3月至2009年5月行后路植骨融合治疗的57例腰椎滑脱患者,全部病例随访13--47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获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7例患者中,男23例,女34例,年龄52--78岁,平均59.3岁。单节段不稳49例,其中L2-32例,L3-46例,L4-531例,L5-S110例。多节段不稳8例,其中L2-3、L3-41例,L3-4、L4-52例,L4-5、L5-S14例,L3-S11例。伴椎间盘突出26例31间隙,伴椎管狭窄21例30间隙。
1.2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本组患者术前均存在腰痛,并不同程度的伴有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及小腿酸胀不适。术前常规拍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椎体间平行位移超过4mm,邻近的椎间隙成角超过15°即能确定不稳的诊断。腰椎CT与MRI检查,5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黄韧带肥厚、双侧小关节增生内聚。
, 百拇医药
1.3 手术方法
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俯卧位。常规腰后正中切口,显露不稳节段的棘突、椎板、小关节突及横突根部。于此节段两侧椎间隙分别开窗,一般为1.0×1.2cm,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合并侧隐窝狭窄的应扩大减压,使神经根能很容易的向内侧移动1cm为宜。牵开神经根,向椎间盘内刺入一根定位针,套入我科自行研制的螺纹环钻旋转切除间盘的纤维环及髓核,深度为2.0cm,完成取芯,再以微型骨刀将上下软骨板切除干净,直达椎体骨面,静脉出血用明胶海绵加止血纱压迫止血,形成矩形植骨槽,大小为0.8×1.0cm,深度为2.0cm。切取同等大小的髂骨条备用。在C-型臂电视X光机透视下定位,拧入椎弓根螺钉,撑开器撑开椎间隙,嵌入髂骨条。上棒后相对挤压椎弓根螺钉钉尾,使髂骨条嵌入,拧紧固定钉。固定完成后应再次检查硬膜囊、神经根,植骨条深度,固定系统的牢固性,直至满意为止。
1.4术后处理
术后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器,视引流量的多少,于术后24--48小时拔除,术后静点抗生素3天。当切口疼痛减轻后,嘱患者行双下肢抬高练习,卧床6周后带腰围下地行走。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拍腰椎正侧位X线片,观察内固定系统的位置及椎间隙融合的程度。
, 百拇医药
2 治疗结果
本组随访1年1个月--3年11个月,平均随访1年11个月。按侯树勋等[1]所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本组患者进行评定:优:植骨融合良好,滑脱椎体完全复位,无腰腿痛和神经损害体征,腰部活动功能接近正常,恢复原工作,本组43例;良:植骨融合良好,腰或腿痛轻微,无神经损害体征,腰部活动功能轻度受限,能从事原工作,本组11例;可:植骨融合良好,有轻度腰痛或腿痛,有或无神经损害体征,腰部活动轻度受限,能坚持一般轻工作,本组2例;差:植骨未融合,腰腿痛或神经损害征未减轻,症状同术前,腰部活动明显受限,不能从事轻工作。本组优良率为94.74%。
3 讨论
3.1 手术适应症选择
腰椎退行性不稳是引起下腰痛及下肢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如何选择适应症做椎间植骨融合不能依靠片面的指征而定,应做到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相吻合。(1)腰痛反复发作,或伴有下肢放散痛或存在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日常生活,且保守治疗无效;(2)腰椎过屈过伸位X线片显示退变腰椎不稳,即椎体间平行位移超过4mm,邻近的椎间隙成角超过15°;(3)腰椎CT或MRI检查显示椎间盘退变、黄韧带增厚、小关节增生内聚及椎间隙狭窄。
, 百拇医药
3.2 手术方式选择
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目的是通过融合术重建腰椎的稳定性,防止因退变而出现的椎体滑脱及脊柱侧凸进一步发展,从而消除患者的疼痛。关于退行性腰椎不稳的处理上存在颇多争议,从不做融合固定仅行开窗减压,到整个畸形广泛减压并使用器械固定。有人主张行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Herkowitz通过观察发现,行横突间融合易形成假关节,[2]所以他强调,在动态X光片上显示有明显节段性不稳的病人,行椎间植骨并牢固的节段性固定可能是最好的方法。横突间植骨只稳定后柱,临床不够确切,而椎间植骨可有效地稳定前中柱,无论是维持椎间隙宽度,还是防止复位的椎体再次出现滑移,都是其它植骨融合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椎间植骨后必须做坚强的内固定,以稳定植骨块,为骨性融合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Zdeblick已证实脊柱融合病人,增加用牢固的椎弓根固定系统可有较高的融合率。[3]统计数字表明,当未用内固定时,融合率很低,仅为45%,而使用器械固定者,融合率近乎100%。本组57例手术,56例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8.25%。
, http://www.100md.com
4 结论
对腰椎滑脱引发的严重腰退痛,且反复发作,后路植骨并辅以钉棒系统固定,是确实有效地重建腰椎稳定性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侯树勋,史亚明,吴闻文,等.腰椎滑脱手术治疗适应症和术式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2):707.
[2]Herkowitz HN,KurzLT.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hesis with spimal stenosos.J Bone Joint Surg 1991;73A:802.
[3]Zdeblick TA.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 of lumbar fusion.Preliminary results.Spine 1993;18:983., 百拇医药(王大勇 宋银冬 史峰军)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植骨 融合 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1.533 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9-073-01
我院于2004年3月至2009年5月行后路植骨融合治疗的57例腰椎滑脱患者,全部病例随访13--47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获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7例患者中,男23例,女34例,年龄52--78岁,平均59.3岁。单节段不稳49例,其中L2-32例,L3-46例,L4-531例,L5-S110例。多节段不稳8例,其中L2-3、L3-41例,L3-4、L4-52例,L4-5、L5-S14例,L3-S11例。伴椎间盘突出26例31间隙,伴椎管狭窄21例30间隙。
1.2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本组患者术前均存在腰痛,并不同程度的伴有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及小腿酸胀不适。术前常规拍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椎体间平行位移超过4mm,邻近的椎间隙成角超过15°即能确定不稳的诊断。腰椎CT与MRI检查,5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黄韧带肥厚、双侧小关节增生内聚。
, 百拇医药
1.3 手术方法
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俯卧位。常规腰后正中切口,显露不稳节段的棘突、椎板、小关节突及横突根部。于此节段两侧椎间隙分别开窗,一般为1.0×1.2cm,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合并侧隐窝狭窄的应扩大减压,使神经根能很容易的向内侧移动1cm为宜。牵开神经根,向椎间盘内刺入一根定位针,套入我科自行研制的螺纹环钻旋转切除间盘的纤维环及髓核,深度为2.0cm,完成取芯,再以微型骨刀将上下软骨板切除干净,直达椎体骨面,静脉出血用明胶海绵加止血纱压迫止血,形成矩形植骨槽,大小为0.8×1.0cm,深度为2.0cm。切取同等大小的髂骨条备用。在C-型臂电视X光机透视下定位,拧入椎弓根螺钉,撑开器撑开椎间隙,嵌入髂骨条。上棒后相对挤压椎弓根螺钉钉尾,使髂骨条嵌入,拧紧固定钉。固定完成后应再次检查硬膜囊、神经根,植骨条深度,固定系统的牢固性,直至满意为止。
1.4术后处理
术后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器,视引流量的多少,于术后24--48小时拔除,术后静点抗生素3天。当切口疼痛减轻后,嘱患者行双下肢抬高练习,卧床6周后带腰围下地行走。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拍腰椎正侧位X线片,观察内固定系统的位置及椎间隙融合的程度。
, 百拇医药
2 治疗结果
本组随访1年1个月--3年11个月,平均随访1年11个月。按侯树勋等[1]所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本组患者进行评定:优:植骨融合良好,滑脱椎体完全复位,无腰腿痛和神经损害体征,腰部活动功能接近正常,恢复原工作,本组43例;良:植骨融合良好,腰或腿痛轻微,无神经损害体征,腰部活动功能轻度受限,能从事原工作,本组11例;可:植骨融合良好,有轻度腰痛或腿痛,有或无神经损害体征,腰部活动轻度受限,能坚持一般轻工作,本组2例;差:植骨未融合,腰腿痛或神经损害征未减轻,症状同术前,腰部活动明显受限,不能从事轻工作。本组优良率为94.74%。
3 讨论
3.1 手术适应症选择
腰椎退行性不稳是引起下腰痛及下肢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如何选择适应症做椎间植骨融合不能依靠片面的指征而定,应做到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相吻合。(1)腰痛反复发作,或伴有下肢放散痛或存在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日常生活,且保守治疗无效;(2)腰椎过屈过伸位X线片显示退变腰椎不稳,即椎体间平行位移超过4mm,邻近的椎间隙成角超过15°;(3)腰椎CT或MRI检查显示椎间盘退变、黄韧带增厚、小关节增生内聚及椎间隙狭窄。
, 百拇医药
3.2 手术方式选择
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目的是通过融合术重建腰椎的稳定性,防止因退变而出现的椎体滑脱及脊柱侧凸进一步发展,从而消除患者的疼痛。关于退行性腰椎不稳的处理上存在颇多争议,从不做融合固定仅行开窗减压,到整个畸形广泛减压并使用器械固定。有人主张行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Herkowitz通过观察发现,行横突间融合易形成假关节,[2]所以他强调,在动态X光片上显示有明显节段性不稳的病人,行椎间植骨并牢固的节段性固定可能是最好的方法。横突间植骨只稳定后柱,临床不够确切,而椎间植骨可有效地稳定前中柱,无论是维持椎间隙宽度,还是防止复位的椎体再次出现滑移,都是其它植骨融合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椎间植骨后必须做坚强的内固定,以稳定植骨块,为骨性融合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Zdeblick已证实脊柱融合病人,增加用牢固的椎弓根固定系统可有较高的融合率。[3]统计数字表明,当未用内固定时,融合率很低,仅为45%,而使用器械固定者,融合率近乎100%。本组57例手术,56例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8.25%。
, http://www.100md.com
4 结论
对腰椎滑脱引发的严重腰退痛,且反复发作,后路植骨并辅以钉棒系统固定,是确实有效地重建腰椎稳定性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侯树勋,史亚明,吴闻文,等.腰椎滑脱手术治疗适应症和术式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2):707.
[2]Herkowitz HN,KurzLT.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hesis with spimal stenosos.J Bone Joint Surg 1991;73A:802.
[3]Zdeblick TA.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 of lumbar fusion.Preliminary results.Spine 1993;18:983., 百拇医药(王大勇 宋银冬 史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