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21952
141例蜂蛰伤病例的统计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张桂清 秦永胜
第1页

    参见附件(1275KB,2页)。

     【摘要】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总结蜂蛰伤的发病情况,为蜂蛰伤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141例蜂蛰伤病人出院病案及相关报表资料,对蜂蛰伤的性别、年龄、季节及其病情转归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4—12月均有蜂蛰伤发生,其中以7—11月份居多。年份2007、2008及2009年收治的蜂蛰伤例数较多,由其是2008年,本地区由于自然灾害,发生了5.12特大地震,使得蜂蛰伤病人高达61例,占全部总数的43.3%。年龄段从0—80岁不等,但最多的人群为50—59岁。141例蜂蛰伤病人中男女性别无大的差异。转归情况:治愈76例,占53.9%;好转56例,占39.7%;未愈6例,占4.3%;死亡3例,占2.1%。 结论 提高蜂蛰伤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其危害性。

    【关键词】 蜂蛰伤 流行病学 回顾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9-080-02

    蜂蛰伤是本地区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我国现有的蜂种有许多,但在我们地区常见的有蜜蜂、杜蜂、土蜂、黑蜂、大黄蜂等,其中大黄蜂(牛角蜂)毒性最大。蜂蛰伤后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其中中毒程度与蜂刺针(所接受毒液量多少)及个体差异和蛰伤部位有关;在临床上一般轻者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和瘙痒,数小时后自行消退,无全身症状;如果蜂刺留在伤口内(在红肿中心,有一黑色小点),有时局部可引起化脓;如被大黄蜂或群蜂蛰伤除局部症状较重外,同时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有的可发生血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急生喉头水肿、肺水肿、急性溶血性贫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或者迅速死亡。现将2005—2009年间我院收治的141例蜂蛰伤住院病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对我院2005—2009年收治的蜂蛰伤14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性别、年龄、季节分布和转归情况。

    1.2.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5-2009年的《医院疾病分类报表》及全院年度工作报表,疾病分类严格按照ICD-10进行分类和编码,资料准确、可靠。

    1 结果

    2.1 季节性(月份)分布特点

    蜂蛰伤以7—11月份多见,但由以9和10月份居多。见表1。

    2.2 年份分布

    各年度蜂蛰伤病人例数波动较大,其中,2007、2008、2009年收治的蜂蛰伤例数较多,2008年又是2007与2009年的两倍之多。其原因2008年因本地区发生了自然灾害5.12特大地震,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蜂类的生活习性也被打乱所致。见表2。

    2.4性别构成

    141例蜂蛰伤病人中男性69例,占48.9%;女性72例,占51%。男女性别比为1:1.04.无太大差异。见表4。

    3讨论

    3.1 研究结果显示,蜂蛰伤季节分布在4—12月份发生,但主要集中在7—11月份,这一季节因气温、花粉等因素,使得蜂类活动频繁,易伤击人群。

    3.2 蜂蛰伤人群以10~和50~岁占多,男女性别无太大差异;蜂的集居点和活动场所以农村山包,草丛、灌木丛居多,但随着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改善,在城市的阳台,绿化带、树丛中也时有发生,再加上野外作业和近几年城市人群喜好到郊外游玩,又疏于防犯措施,故更增加了蜂蛰伤的机率,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蜂蛰伤防护工作中,加强教育和宣传指导工作力度。

    3.3 蜂蛰伤的防治,由于蜂类的生活习性是在气温暖和的情况下活动,集居地也较固定,故人们在日常生活、野外作业和郊外游玩时应注意它们的特性,尽量远离草丛和灌木丛,因为那里往往是蜂类的家园;如果误惹了蜂群而招至攻击,最好的办法是迅速用衣物将头和祼露在外的身体包裹保护起来,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不要试图反击,否则会招致更多的攻击。如果不幸已被蜂蛰伤,可用针或镊子迅速将蜂刺挑出,然后用肥皀水、苏打水之类的抹于患处,症状较轻者,可慢慢缓解,如果症状较重以至于休克的,在拔打“120”电话的同时,注意保持伤者的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急救处理,以最大限度减少蜂蛰伤的危害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7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