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2)
第1页 |
参见附件(2418KB,3页)。
重型颅脑损伤是创伤外科常见的急症,发病突然,病情危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组织耗氧量,维持正常脑血流和细胞能量代谢,减少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功能,减轻颅脑损伤后早期的高血压反应,可抑制白三烯B4生成,减轻脑水肿,抑制颅脑损伤后内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离子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减轻弥漫性轴索损伤【4】。因此,亚低温使伤者处于低氧耗、低代谢状态,减轻了脑水肿,控制了颅内压,从而减轻了脑组织的病理损害,保护了脑细胞功能,A、B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C组,提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是有效的;而A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B组,则提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的动态亚低温治疗更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康复。
3.2 护理体会
3.2.1严密观察病情, 及时、准确评估病人,尽早实施亚低温治疗
患者入院时,在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治疗同时,快速全面收集资料、做出准确评估,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准备好亚低温治疗所需仪器及药物,遵医嘱尽快(入院4h内)实施亚低温治疗,并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住院期间,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准确执行医嘱、认真落实护理措施,随时评价治疗护理效果,掌握瞳孔、意识、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的动态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有效率。
3.2.2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亚低温治疗期间,患者各种反应减弱,应加强监护,认真落实基础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①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气道湿化和雾化,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②亚低温治疗应用镇静剂、肌松剂,瞳孔的变化较迟钝,低温可掩盖颅脑血肿的症状【3】。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15-30分/次)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四肢活动情况,亚低温治疗2、4、6天配合护送患者行头颅CT扫描,及早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及脑疝,了解脑肿胀情况,以便及时手术和确定治疗时程。本研究A、B组共发生迟发性血肿12例,因及时发现后手术,挽救了11例患者生命,1例因病情过重并发脑疝死亡;B组③室温设定在18-20℃、光线稍暗、保持安静,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定时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尽早肠内营养,被动活动四肢,动作轻柔,以预防口腔和会阴感染、压疮和冻伤以及静脉血栓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④根据病情和医嘱,抽取动、静脉血送检,以便及时了解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和血气指标是否正常。⑤功能锻炼:患者神志不清时,行被动功能锻炼,3-4次/天,15-30分/次。神志清醒后教会并鼓励患者行主动锻炼,以预防静脉血栓和废用综合征,本组无1例静脉血栓发生。
3.2.3降温及复温护理
护理人员应熟悉亚低温治疗仪的结构、各管道连接、性能、参数的调节等;熟练掌握降温和复温的治疗护理流程,如肌松药、镇静剂、亚低温治疗仪使用和停用的先后顺序,随时了解亚低温治疗仪工作状态,保证亚低温治疗有效进行。降温前另建通道,用TOP-5300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肌松剂和镇静药, 便于调整速度,并醒目标识药物的名称、剂量,避免与其他药物相混,引起不良反应。亚低温可使病人的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心电图改变,严重者出现心率失常、甚至心房或心室纤,降温过程中,一般心率应维持在60次/分以上,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0㎜Hg比较安全【3】,对老年病人或合并心脏病、高血压以及小儿患者更应警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复温后,应警惕颅内压再次升高,护理观察发现,B组有6例在自然复温后1天内出现烦燥、头痛、血压升高等颅内高压表现,CT证实脑肿胀明显,立即再次亚低温治疗3d后控制性复温得到缓解;A组复温后未见颅内压升高征象。
4结论
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护理质量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5】,个体化动态亚低温疗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配合恰当的护理措施,更能有效的发挥了亚低温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贺晓生,易声禹,张翔,等.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轴索内钙超载及钙拮抗剂的治疗作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⑴:4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1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