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019123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36例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洪永春 周秋萍 王和木
第1页

    参见附件(1506KB,2页)。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7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36例)和西地兰治疗组(36例)。观察复律情况和心室率及血压变化。结果 胺碘酮组总有效率(88.9%)及显效率(61.1%),均明显高于西地兰组的69.4%和36.1% (均P<0.05)。且胺碘酮组复律时间为(51.6±23.8) min,短于西地兰组 (73.5±32.6)min(P<0.05)。结论胺碘酮静脉应用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和控制心室率疗效均优于西地兰。

    【关键词】心房颤动 胺碘酮 西地兰 疗效观察

    中国分类号:R54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028-02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miodarone and cedilanid on the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Methods Seventy-two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miodarone group(36 cases) and cedilanid group(36cases). Blood pressure, ventricular rate and reversion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total efficiency rate of amiodarone group and effective rate were 88. 9%and 61.1% , higher than that of cedilanid group 69.4% and 36.1% (P<0. 05). The mean reversion time of the two groups was(51. 6±23. 8) and(73. 5±32. 6) minutes respectively(P<0. 05). ConclusionIntravenous transfusion of amiodaron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edilanid in cardioversion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ventricular rate control.

    【Keywords】atrial fibrillation; amiodarone; cedilanid, clinical observation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增高,房颤患者的数量正逐年增加[1]。房颤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心排血量比窦性心律时减少达25%或更多;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容易形成血栓,可引起栓塞;快速房颤时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及心功能不全;另外,阵发性房颤也可演变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故应积极治疗。目前房颤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房颤的节律控制、房颤的心室率控制加抗凝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器械治疗以及外科治疗等[1]。尽管近年来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但药物复律和控制心室率仍是多数医院治疗房颤的首选方法。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临床研究表明它可使房颤转复为窦律,也是维持窦律的重要药物。笔者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并与西地兰相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09年12月住院的阵发性快速房颤患者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58.2±8.3岁。入选标准:经体检及体表心电图确诊为房颤,发作在48 h之内,心室率≥100次/min。排除标准:甲状腺功能亢进、预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颤合并有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病因统计为:高血压病39例,冠心病者25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孤立性6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西地兰治疗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因、房颤持续时间、心室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患者常规卧床休息,行吸氧、心电、血压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在原有的心脏病基础治疗上加用胺碘酮或西地兰注射剂静脉用药。胺碘酮组: 15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 10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继之用微量泵以1mg/min维持静脉滴注,依心率情况调节剂量,复律成功即停止, 24 h总量不超过1500mg。西地兰组:以西地兰0.4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 10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无效者每2 h可追加0.2-0.4mg, 24h总量不超过1200mg。用药过程中,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同时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心电图Q-T间期和不良药物反应。

    1.3疗效及评定标准显效:房颤在治疗后2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有效:房颤在治疗后2h内未转复为窦性心律,但心室率降至100次/min以下;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用药前后心室率和血压的变化 见表一

    两组用药前后心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P<0.05);两组用药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用药后疗效见表二

    二组间显效和总有效率及复律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安全性胺碘酮组2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 2例低血压,均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西地兰组1例低血压,有2例出现恶心,有1例出现一过性的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3讨论

    快速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有害性心律失常之一,多造成患者不适及血流动力学异常,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心衰、低血压或休克、心绞痛。持续房颤可致左房血栓形成,增加脑卒中发生概率,且易发生心房电生理重构[3],增加复律的困难。此外长期过快的心室率及心室激动的极不规则能够损害心室功能和结构,最终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因此主张尽早复律。房颤的药物处理策略为:①转复并维持窦性节律;②对不能恢复窦律者则控制心室率;③预防栓塞。目前常用的控制心室率的药物有洋地黄类、β受体阻滞剂、Ca2+拮抗剂等,但由于β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具有较强的负性肌力作用,在合并心功能不全时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洋地黄对合并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属于相对禁忌。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对Na+,K+, Ca2+通道均有作用, 心脏电生理研究表明,胺碘酮的主要作用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0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