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209KB,3页)。
【摘 要】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湘雅萍矿合作医院2009年7至12月收集的10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3例ADR中,≥40岁患者较多(55.34%);抗感染药引起的ADR
居首位(55.34%),其次为中药制剂(17.48%);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主要的ADR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严重的ADR有10例(9.71%)。结论 医务工作者应重视ADR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ADR发生。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统计分析
中国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252-03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减少药害事故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和手段。我院于2007年5月正式建立ADR监测网络,并连续3年获得市里ADR监测先进单位,2009年7-12月我院共上报ADR103例,笔者对其进行统计,并分析我院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7-12月间收集的103例ADR报告。
1.2统计方法
依照ADR报告表,分别对发生ADR人群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过敏史及合并用药、药品种类、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103例ADR中,男性43例,占41.75%;女性60例,占58.25%。
不同年龄段ADR的发生情况为:≤18岁的16例,占15.53%,19-40岁的30例,占29.13%,41-60岁的36例,占34.95%,≥60岁的21例,占20.39%。年龄最小的1岁零两个月,年龄最大的82岁。
2.2给药途径分布
统计结果表明,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为91例,占88.35%,口服给药8例,占7.77%,肌肉注射给药4例,占3.88%。
2.3过敏史及合并用药
患者本人有药物过敏史的15例,占14.56%,有家族过敏史的11例,占10.68%,合并用药25例,占24.27%,单一用药78例,占75.73%。
2.4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分布见表1
2.6严重的ADR
2009年7-12月我院共上报了10例严重的ADR,共占上报ADR的9.71%。严重的ADR涉及药品及临床表现见表3
3 讨论
3.1ADR的相关因素
一般情况下,女性对药物较为敏感,103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ADR涉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年龄40岁以上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55.34%)。这可能是因为中老年人生理机能降低排泄减慢,其所用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参数也随之改变,使ADR发生率增高,这提示临床应特别关注中老年人的用药安全。
3.2ADR与药物的关系
3.2.1由表1可见引起ADR的药物种类和报告数量最多的为抗菌药物共57例,占55.34%,这可能与抗菌药物的种类多、应用范围广、用药频率高有关,在103份ADR报告中有25例为合并用药,因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尽量减少合并用药,并且应重视对抗菌药物的ADR监测。
3.2.2头孢曲松的ADR发生率最高12例(11.65%),其临床表现多为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临床使用头孢曲松时应注意:①皮试液配置要精确,要现用现配;②皮试结果判断要准确,有疑问要谨慎用药;③即使是连续用药,也须常规观察病人10-20min再离去,以免发生过敏反应而得不到及时救治;④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不用此药;⑤直接静脉推注应慎用,静脉滴注时,刚开始时滴速不应太快、浓度不应太高。另外,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阴性)应重视,在换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有报道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约有10%-30%会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在临床上,即使患者头孢菌素药物皮试反应为阴性,医务人员仍应注意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临床表现,如发生ADR应及时采取措施,同时应注意掌握患者用药指征、抗感染药物的适应症、合理用药、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及合并用药。
3.2.3中药制剂引发的ADR也不容忽视,103例ADR报告中中药制剂ADR为18例,占总数的17.48%,涉及14个品种。中药制剂成分复杂,有效成分纯度、稳定性、质量标准等不高。随着中药制剂(尤其注射剂)品种不断增加,引发ADR亦逐年增多,在18例ADR报告中,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为14例(77.78%),口服制剂引起ADR为4例(22.22%),涉及的主要药品详见表1,对于中药的合理使用,要求医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①改变中药无毒或毒性小的偏见,提高对中药ADR的重视;②要遵循中药辨证施治原则,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照患者的寒热虚实等情况辨证使用中药制剂,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防止滥用、误用;③尽量避免与西药注射剂配伍,减少其相互作用引发的ADR。
3.3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我院103例ADR报告中,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88.35%,这就提示医务人员应注意合理的给药方式,能口服或肌肉注射的尽量不采用静脉给药,若要静脉给药,在保证注射剂质量的同时医务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正确操作,避免因药物配伍不当,浓度过高,溶媒选择不当,输液速度过快,配置液体放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引发ADR。国外也大力提倡口服途径给药,即使重症患者使用静脉给药,一旦病情缓解也应采用序贯疗法,改用口服给药,以减少静脉用药并发症及ADR发生的风险几率。同时,不可忽视对门诊患者口服用药的随访工作。因此,我院门诊ADR报告体系有待加强。
3.4ADR的临床表现
在收集的ADR病历报告中,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0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