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16473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梁凤好
第1页

    参见附件(1404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的气道湿化使用方法对护理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0例,分别采用间歇湿化法和持续湿化法进行护理,观察研究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合理有效的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护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017-02

    Tracheotomy patient gas channel wet nursing discussion

    LIANG Fen hao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gas channel wet application method to nurse the effect the influence. Method Divides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 each 40 examples stochastically 80 example tracheotomy patient, uses the intermittent wet reduction separately and continues the wet reduction to carry on nursing, the observational study two group of nursing effect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nursing effect surpasses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 has the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reasonable effective gas channel wet is maintains the respiratory tract is unobstructed, prevents the key which the lungs infect.

    【Key words】Tracheotomy Gas channel wet Nursing discussion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措施,但气管切开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而充分排痰和合理的气道湿化则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护理内容。我科对2009年5月—2010年5月8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别采用间歇气道湿化法与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护理并作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效果良好,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42例颅脑外伤、23例脑出血、15例脑梗塞共8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常规组女18例,男22例,平均年龄56岁,平均置管时间127小时。试验组女16例,男24例,平均年龄59岁,平均置管时间110小时。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方面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湿化液的选择 两组均用0.45%盐水100ml+庆大霉素16 u+α-糜蛋白酶4000u。有文献报道[1],用生理盐水作湿化液,由于肺蒸发面积大,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分蒸发很快,盐分沉积在肺泡及支气管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而加重呼吸困难。因此,用生理盐水气管内滴药法常达不到理想的湿化效果,认为用蒸馏水或0.45%盐水更符合生理要求。0.45%的盐水吸入后,在气道内浓缩,使之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无刺激作用。保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不易引起痰痂、痰栓。

    1.3 方法

    1.3.1 间歇湿化法 持续吸氧,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常规组于气管切开术后第二天开始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每小时用5ml注射器吸取湿化液3~5ml沿气管套内壁缓慢匀速滴入,避免在病人咳嗽时滴入湿化液,并在每次吸痰前后均滴入湿化液3~5ml。也可根据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情况调整间隔时间及滴入用量。

    1.3.2 持续湿化法 持续吸氧,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气管切开术后当天开始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用50ml注射器吸取湿化液50ml装载于微量泵上,将微泵延长管接于注射器乳头上,延长管另端连接一次性头皮针,剪去头皮针针头,将头皮针细管直接插入气管套管内3~5ml,并用胶布固定于其外周防止脱落。接通微量泵电源,调整好推注速度,将湿化液以4~8ml每小时持续性、均匀地向气管套管内滴入,以患者分泌物稀薄、易于吸出为目标。吸痰前后均加大吸氧流量,提高血氧饱和度。根据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粘稠度调节推注速度及剂量,但建议每小时不超过10ml。

    1.3.3 持续湿化的注意事项

    1.3.3.1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管大小、软硬适中,吸痰前用无菌石蜡油局部润滑吸痰管,可有效减少阻力。

    1.3.3.2 注意电源的连接,保证用电安全。妥善放置、固定微量泵及其管道,保持管道通畅,防止管道受压、扭曲造成阻塞,加强巡视以防管道脱出。观察微量泵运作情况,如发现微量泵报警要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1.3.3.3 湿化液水温调节在32~35℃,过低时,特别是冬天易引起气管痉挛甚至哮喘发作;过热时则易造成呼吸道粘膜灼烧。

    1.3.3.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每6小时更换湿化液一次,每24小时更换一次注射器、延长管、头皮针细管,如被分泌物污染要即时更换。

    1.3.3.5 在湿化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立即停止湿化进行相应处理。

    1.3.4 气道湿化的效果监测①分泌物稀薄或由粘稠变为稀薄,为湿化效果“较好”。②分泌物性状和量没有变化,为湿化效果“一般”。③分泌物明显变稠,为湿化效果“差”[2]。

    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检X2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湿化效果、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等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见表1与表2,两组比较具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试验组与常规组湿化效果比较

    表2 试验组与常规组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正常人的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作用,气管切开后由于气道的改变,呼吸道的生理湿化屏障遭到破坏,呼吸道内水分从气管切开处大量丧失。吸入湿化不足的气体会损害呼吸道上皮,致使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粘稠度增加,如果护理工作中对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令排痰不畅,对肺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甚至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的机率也随气道湿化程度降低而升高。因此,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湿化气道成为气管切开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0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