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16154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251KB,2页)。

     【摘要】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对2007-2009年171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1例ADR中涉及药物79种,以抗生素类所致的ADR居多,占47.36%;其次为心血管系统药物、血液系统药物。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合理安全用药,避免ADR及最大限度地降低ADR发生率。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361-02

    为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本文对2007年至2009年期间我院收集的171例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以引起安全用药的重视。

    1 调查结果

    1.1 一般情况

    171例不良反应报表中,男性113例,女性58例,年龄最小4岁,年龄最大81岁。以40~60岁居多,占56%。

    1.2 药物分布

    171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所涉及到的药物有79种,其中抗生素占首位(47.36%)。

    其次为心血管系统药物、血液系统药物。见表1

    1.3 不良反应发生率前7位的主要为抗生素药物,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克林霉素(德宝生)10例(5.8%),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斯坦定)10例(5.8%),依诺沙星9例(5.2%),阿奇霉素9例(5.2%),阿莫西林/舒巴坦(舒萨林)8例(4.6%),舒血宁6例(3.5%),葛根素6例(3.5%)。

    1. 4 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临床表现多为各种皮疹和瘙痒,其次为神经、消化系统反应和药物热等。见表2

    2 讨论

    2.1 重视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

    171例不良反应报告中81例(47.36%)由抗感染药物引起,共涉及24种药物,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因此,应重视对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原监测,并加强对该类药物使用的监督管理。

    2.1.1 对特殊人群应加强不良反应原监测

    我院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中出现过敏反应的占多数,有一部分患者是由既往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因此过敏体质的患者在同等情况下,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增多,它与药物的的用量无直接关系,主要是患者的个体差异。提示临医生对高敏患者要特别注意在用药前详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在不良反应报告中,40~60岁年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度较高。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容易诱发原患疾病,使病情加重,如治疗延误可引起严重后果。值得提示的是中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呈明显的增高趋势。

    2.1.2 重视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其发生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由于中药制剂的原材料成分复杂,其降解产物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赋形剂等均可能致不良反应。许多药物中还含有鞣质、蛋白质,均有致敏作用,因此提示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前,须认真观察注射液的色泽及澄明度,若发生变化则应禁用。静滴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讨论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七分之一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25%是抗生素所致。因此,临床医师要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随着国家对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增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5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