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致渗漏性损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第1页 |
参见附件(2470KB,2页)。
【摘要】目的 分析导致化疗中药物渗漏造成损伤的原因,探讨其护理干预。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进行化疗发生渗漏的12例患者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护理干预。结果 导致化疗渗漏的原因主要有药物、穿刺部位、化疗次数、穿刺材料、化疗药物、护士素质等,通过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无论是护士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明显提高,而且患者满意度也明显提高。结论 查找问题并有针性的解决问题,能够降低化疗渗漏的发生,降低渗漏造成的损伤。
【关键词】化疗 渗漏 损伤 原因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144-02
化疗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制品或生物碱制剂,化疗中多采用静脉注射,由于患者自身或护理操作人员的因素,药物渗漏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报道指出其发生率约为0.1-6%[1]。化疗药物的渗漏可导致组织坏死、形成溃疡或硬结,甚者不愈,不仅降低治疗效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源头。本文旨在分析导致化疗药物渗漏的原因,探讨其护理干预,以降低其发生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组12例患者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进行化疗发生渗漏的患者,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6—74岁,平均53.5岁。
1.2 方法
通过自制调查表格,对渗漏患者的穿刺部位、化疗次数、穿刺材料、化疗药物和护士素质(工作年限)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通过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穿刺部位、化疗药物和穿刺材料与渗漏的关系。手背静脉渗漏率最高,足部最低(P<0.05);强刺激药物发生渗漏率高于弱刺激药物(P<0.05);头皮针发生渗漏率高于静脉留置针(P<0.05),见表1。
2.2 化疗次数、护士工作年限与渗漏的关系。化疗次数在3次以上发生渗漏率高于3次以下,护士工作年限越少发生渗漏越高(P<0.05),如表2。
3 讨论
3.1 渗漏相关因素分析
3.1.1 穿刺部位。从表1中可以看出,手背静脉发生渗漏率为58.33%,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由此可以看出发生渗漏的部位主要为手背部。主要原因在于穿刺时未达到一次性成功,多次穿刺导致血管的破坏,此外,护士忽视对患者静脉化疗药物渗漏的危险性的教育,让患者在化疗中没能很好的配合。
3.1.2 化疗药物。药物是导致渗漏的最主要因素,由于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尤其是刺激性比较强的药物,加上滴速过快时超出了血管缓冲应激能力,导致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的进入血液中,使血管内膜受刺激[2],引起渗漏。即使是弱刺激的药物,也能在长时间持续性刺激下导致血管内膜发生静脉炎。从表1中可以看出,强刺激药物导致渗漏率明显高于弱刺激,在应用药物时引起重视。
3.1.3 穿刺材料。表1中显示头皮针发生渗漏明显多于静脉留置针,由此可见穿刺残留与静脉渗漏有密切关系。笔者认为之所以头皮针发生渗漏率高,原因在于一时化疗高昂的费用让一般的家庭无法承担,只能选择此种穿刺,患者在长时间化疗过程中需更换体位,而头皮针容易在更换体位时刺破血管;静脉留置针引起渗漏多与固定不牢有关。
3.1.4 化疗次数。从表2中可以看出,化疗次数越多,发生渗漏的几率越高,原因在于患者通过长期反复化疗,化疗药物对血管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血管弹性减弱,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血管就已硬化,脆性高,多次化疗后更容易发生渗漏。同时在多次化疗后,患者对其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在穿刺时容易紧张,一紧张血管就收缩,进而加大了穿刺的难度。
3.1.5 护士工作年限 有研究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素质决定了护理安全性的高低[3]。表2中显示,护士工作年限3年以下发生渗漏率最高,其次是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笔者认为工作在3年以下的护士由于对化疗药物、疾病了解、化疗注意事项、工作经验、应变能力的不足,对渗漏缺乏预见性,导致在化疗过程中渗漏率高。而工作在10年以上的护士,虽然具备了丰富的护理经验,但在护理中容易凭经验行事,或者在带教的过程中过分放手,致使实习护士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渗漏。
3.2 护理干预
3.2.1 加强化疗护理培训。化疗是一门专业性强的学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化疗理论和护理技能,才能确保化疗的安全性,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对此,我院特针对化疗的护理开展专业培训,包括药物的作用及分类、疾病的特点和发病机制、渗漏的危害、预防措施及处理、化疗观察事项、化疗操作等,全面提高护士的素质。
3.2.2 化疗前药物准备。化疗前认真了解化疗药物的种类、给予途径、副作用等,确认是发疱性还是非发疱性药。对于浓度高的药物,可选用适量稀释液稀释药物,以免药物浓度过而产生强大的刺激;对于腐蚀性强和刺激性大的药物,在药物准备时要有所准备,在操作时要格外小心,防止渗漏于皮下。
3.2.3 化疗前健康教育。对于化疗的相关知识患者一般了解少,特别对于首次化疗的患者来说更为明显,因此护士在化疗前详细介绍化疗目的、药物渗漏的危害及处理,同时指导患者在化疗中尽量保护建立静脉的肢体,以免活动导致药物渗漏;教导在输液中自行观察,一有不适立即关闭输液开关,并及时通知护士。
3.2.4 静脉的选择。由于化疗药物具有的刺激性,因此静脉的选择尤为关键,一般宜选择弹性好、直径大的血管,理论上是按以下顺序选择:手背、手腕、前臂、肘窝,本研究中之所以手背发生渗漏率高,选择几率高也是其原因之一。我们的体会是近心端静脉给药,同时避开手指和关节部位,如此能够保证外周静脉畅通,而不易引起永久性损伤[4]。对于多次化疗且外周静脉较小的患者,可选择锁骨下、颈外等部位的血管,此处的血管管径粗,能够减少药物与管壁的接触时间,降低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
3.2.5 化疗中护理。在进行化疗前,先抽回血以证实静脉通畅度,在穿刺时询问患者的感觉,确保安全性;在化疗过程进行定时巡回观察,并询问患者的感觉;若发现发生渗漏,首先要停止输液,保留针头,并用注射器对皮管内皮下残留的药液,可通过封闭法(0.5%利多卡因+氟美松建立环形封闭,并于局部涂软膏)、冰敷法(从穿刺点向血管进行冰敷,能够减少药物渗出,对部分药物的局部破坏性进行灭活)、热敷法(通过热敷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液体的吸收)等。
3.2.6 化疗后护理。化疗完成后,先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管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7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