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13151
威海地区急诊护士职业压力源调查分析及对策(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毕英玲 于炳好 宋永红 于晓棠 陈连凤
第1页

    参见附件(3882KB,3页)。

     【关键词】急诊科 护士 心理压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71-03

    急诊科护士是护士中较为特殊的群体,由于急诊护士的工作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工作压力,使急诊护士心理压力不断增大,职业上的持久压力不仅会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还会直接影响到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如何调整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提高院前急救质量,是护理管理者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威海地区急诊护士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探讨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1],以便制定合理应对措施,改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1 研究对象及结果

    1.1 对象 我们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资料两部分。对全市35处负责院前急救任务的376名急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1.5岁,护龄3-25年,平均护龄10.6年,其中主管护师38名, 护师114名,护士224名;文化程度:本科136名,大专168名,中专72名。

    1.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76份,回收366份,回收率为97%,回收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通过调查显示:本地区98%的护理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高度紧张的急救工作环境和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状态是主要原因,占42%,其次是职业防护占13.7%。

    详见表一。

    表一 366例急诊护士心理压力源的统计结果

    2 急诊护士主要压力源及对策

    2.1 紧张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量

    2.1.1 紧急的工作性质和高质量的要求 120指挥中心发出出车指令后,急诊科的电脑会收到信息警报。护士给指挥中心出车回复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出车司机,并和医生一起出车。急诊科的护士普遍反映,因为不知什么时候会有紧急情况,所以他们的神经一直是处于警备状态。由于工作独立性强,知识面要求广,工作技能要求高,值班护士必须时刻准备应付各种紧急情况,使护士容易精神紧张,加大工作压力。

    2.1.2 经常面对生死离别的恶性刺激 急诊病人有的送到急诊科已经死亡或者濒临死亡,有些车祸病人被撞的严重变形,护士仍然要全力以赴实施抢救。长期面对生死离别的恶性刺激,护士自我损失和受伤的的意识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增加了,随之焦虑和压力也增加了。

    2.1.3 出诊途中行车安全无保障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虽然急救车辆不受各种交通信号等的限制,但是,普通车辆驾驶员不主动避让急救车辆,而院前急救又讲究时效和速度,造成急救车辆的行驶难度增加、风险加大,近年来不间断有执行任务中的急救车辆出现交通意外事故的报道,对院前急救人员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容忽视。

    2.1.4 对策 急诊室布局尽可能的合理,物品专人保管、定点放置,人员配置恰当,合理安排班次,设置双班,增加夜班、双休日、节假日护士的人员配备。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急诊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的是人身安全保障,为此,应该在急诊设置24小时专职保安或者安装监控设施,由医院保卫科负责监控急诊科情况,对那些无理取闹、借酒撒疯,危害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人,要借助于公安部门,依法严惩,以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2 职业伤害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2.2.1 环境因素

    急诊科环境嘈杂,流动人员多。护士接触急性中毒病人的呕吐物,外伤及出血病人的血液,危重病人的粪便、尿液、痰液、分泌物等;消毒要求严格,消毒物品种类多,护士常频繁接触各种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液、过氧化氢等,还有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粘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可引起变态反应、皮肤灼伤、外源性哮喘等。

    2.2.2 职业因素

    急诊患者由于起病急骤,毫无心理准备,患者及家属都希望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医护人员常因争分夺秒抢救,一些预防措施如:戴手套、口罩、眼罩,穿隔离衣等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存在较高的职业暴露,暴露于污染的血液和体液HIV的感染率为0.1%[3]。护士护送危重病人做CT、拍片时,因病人需要不间断人工呼吸支持及防止因躁动、呕吐等引起意外,护士不可避免地要接触x线,如不进行有效地防护,易引起造血功能、免疫功能低下及疲乏等。

    2.2.3 对策

    (1)提高防护意识改善工作环境 加强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和教育,树立职业安全理念,增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推行标准预防,即假设所有人的血液等体内物质都潜在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和医疗垃圾分类管理等医疗制度,提高自我防护的自觉性。每天定时对抢救室进行通风及空气消毒,每月定期进行空气及物表细菌检测。

    (2)职业因素的防护

    对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和粘膜暴露危险时,应实施屏障保护。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处理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和医疗器具时,均应戴手套和口罩,遇特殊感染病人应穿隔离衣,带防护眼罩。配备完善防护用品和防护设施,当守护病人做CT、拍片时,护士应穿铅衣,用于预防X线对身体的伤害。

    2.3 社会地位因素及对策

    2.3.1 急诊护理是一项高风险职业,充满压力和挑战,应激性强,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护理水平,虽然护士目前接受了与医师同等的高等教育,但并未根本改变病人及家属的这一观念。病人抢救成功后往往对医师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表示认可,而护士的工作付出却得不到认同。护士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价值的体现,主观上形成不良的身心疲劳状态。

    2.3.2 对策 (1)获取社会和医院管理层的支持 随着护士认知水平的提高,护士个人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支持,更需要社会的尊重和认同[4]。社会各界应提倡尊重护士的社会地位,重视护士劳动价值。医院管理层也要设身处地的站在急诊护士的角度体会护理工作的艰辛,护士是“关怀者”,也是“被关怀者”[5],要尊重、理解和爱护她们。在组织结构、人员安排、效益分配和工作环境上更多地考虑护理人员的切身利益。

    (2)护理管理者应该经常倾听护士的心理感受和工作中的压力,及时进行安抚、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建立护士自己的支持组织,如护士心理咨询室、护士娱乐活动中心等。在护士感到身心疲乏时,可以宣泄和调节情绪,放松心情,消除疲劳。

    2.4学习晋升竟争压力

    2.4.1 高水平的要求 院前急救护理具有护理的共性,又具有服务于急诊伤病员的特性,要求护士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思维敏捷,对病情变化能迅速做出判断和积极处理,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还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一定的管理能力。新技术的应用,知识的不断更新,护理模式及观念的转变,使护士感到所学知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护士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紧张的工作与学习的双重压力加重了护士的心理负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88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