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13465
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生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孙 勇
第1页

    参见附件(2402KB,2页)。

     【摘要】目的 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生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旨在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方法 选取我院20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对其年龄、临床亚型及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4例患者中死亡133例,存活71例,两组临床亚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50岁为界限,50岁以上死亡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P<0.05);死亡组并发症多于存活组,存活组生化指标优于死亡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年龄和生化指标均为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不良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重型病毒性肝炎 预后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065-02

    重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肝细胞大量死亡而出血以肝功能严重损伤为主的综合征,病情重,病死率高,有报道指出其病死率高达60—80%,且预后差。为进一步探明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我院20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以寻找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存活率的有效途径。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组20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符合2000年9月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标准[1],其中男112例,女92例,年龄18-76岁,平均46.5岁。

    1.2 方法

    对20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亚型及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通过t和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死亡率与临床类型关系。204例患者中死亡133例,死亡率为65.19%,存活71例,存活率为34.81%。临床类型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死亡与年龄关系。50岁以上死亡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P<0.05),见表1。

    2.2 死亡组和生存组生化指标比较。存活组生化指标优于死亡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随着疾病的发展,部分患者可转变为重型病毒性肝炎,其死亡率极高[2]。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成为当今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从大量的临床报道中可以看出,对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对临床治疗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其死亡率也能够相应下降,而本组的死亡率为65.19%,仍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主要与我院收治的患者部分是由其他医院转入,入院时已处于肝功能衰竭的中期和晚期,因此其死亡率高居不下。曾有报道指出,在重型病毒性肝炎中慢性的死亡率高于急性和亚急性[3],本组研究却发现三者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与其他有关的文献报道一致,笔者认为导致研究报告的差异可能与研究的病例数有关,从本组研究中可以看出临床类型不影响预后。

    从表1中可以看出,预后与年龄有关,年龄在50岁以上患者的死亡率为83.33%,明显高于50岁以下的,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抵抗力减弱,而且容易并发身体其他病症,不利于治疗,此结论与国内外对老年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差的结果一致。

    通过多年的临床探究,发现与重型肝炎预后有关的实验室指标很多,但能早期、特异、灵敏、准确地反映肝脏功能受损程度及预后的并不多。目前一直沿用的是PTA<40%和TBIL>171mmol/L作为实验诊断重型肝炎的标准指标,而血清总胆红素、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从表2中可以看出死亡组和生存组ALT/AST、TBIL、AFP 、BUN、Cr、PTA均存在差异,表明以上因素均为重型肝炎的预后因素。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在肝细胞变性坏死的过程中,ALT/AST会随之降低,本组死亡组的ALT/AST明显低于生存组,进一步证明ALT/AST与预后有关;有研究表明TBIL的升高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死亡率呈正关系,本组死亡组TBIL明显高于生存组,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

    PTA是反映肝脏坏死程度的另一重要指标,有学者报道PTA水平越低,其病死率越高,因此PTA降低程度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呈正关系。本组死亡组的PTA明显低于生存组,进一步证明PTA水平越低,肝细胞损害越重,病情预后越差。另外,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大部分因子都在肝细胞内合成,一旦有因子缺乏,便可引起PTA下降。由于重型病毒性肝炎肝脏大面积坏死,肝细胞急剧减少,导致凝血因子减少,从而导致PTA下降,肝细胞损伤越明显,PTA下降越快,因此死亡组比存活组要低。

    AFP是胎儿时期肝脏合成的一种胚胎蛋白,研究表明AFP升高是肝细胞再生的指标,对于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来说,能否及时再生肝细胞是预后的关键。一般AFP升高的存活率高于AFP正常者,AFP随肝坏死加重不明显,而成活者AFP随肝坏死而升高,表明死亡者肝细胞再生速度慢于坏死速度,而存活者肝细胞再生速度快于坏死迅速,因此AFP升高的速度能够间接的反应机体肝细胞坏死的数量,能够反映预后,本组存活组AFP高于死亡组,也进一步证明其对预后的重要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0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