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008447
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治疗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2731KB,2页)。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对此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患儿78例为观察对象,急性发作期给予头孢呋辛钠联合奥硝唑治疗,配合上颌窦负压吸引、冲洗等局部处理。缓解期采用小剂量阿奇霉素、丙种球蛋白肌注进行免疫调节。结果78例患儿经过3个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痊愈69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100%。副鼻窦CT的Pt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的降低(p<0.05)。结论副鼻窦支气管炎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副鼻窦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临床上采用抗炎、上颌窦冲洗、免疫调节联用的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31-02

    副鼻窦支气管炎(Sinobronchitis)又名副鼻窦支气管综合征(Sinobronchial syndrome),是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1]。副鼻窦支气管炎的症状、体征并不典型,临床表现与支气管炎相似,故易被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本病的临床诊断率明显提高。我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副鼻窦支气管炎患儿78例,现将全部患儿的临床症状、胸部X线检查、副鼻窦CT检查、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副鼻窦支气管炎患儿78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3~14岁。其中4~6岁26例,7~10岁45例,11~14岁7例,以10岁以下患儿为主。病程2个月~12个月,78例患儿均有反复咳嗽、鼻塞流涕、鼻黏膜红肿等临床症状,其中伴发头痛9例,发热12例,喘憋或喘鸣音13例,肺内干湿性罗音6例。多数患儿曾在门诊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或咳嗽变异型哮喘等,并经过抗生素对症治疗,反复间歇用药造成病情迁延反复。

    1.2 影像学检查

    78例患儿均进行胸部X线及副鼻窦CT检查。

    胸部X线检查:78例患儿中表现为肺血管周围浸润阴影者19例、支气管周围浸润阴影者12例、支气管空气像者9例、肺血管行走线上的淡薄斑状阴影者11例、肺门阴影加深者6例、肺炎样阴影者7例、肺容量增大及正常者14例。

    副鼻窦CT检查:78例患儿中单侧窦炎30例、双侧窦炎8例、筛窦炎21例、上颌窦炎合并筛窦炎12例、蝶窦炎6例、额窦炎1例。

    测量粘膜厚度或积脓深度与测定处垂直窦腔直径的比值,称之为Pt值(Percentage)。Pt值反映了上颌窦病变程度。同时按影像学形态将病变程度分为四级。Ⅰ级:副鼻窦透亮度下降、浑浊,或见有局部粘膜增厚阴影;Ⅱ级:副鼻窦粘膜呈环状增厚阴影;Ⅲ级:窦腔中见有液平;Ⅳ级:全窦腔充满积液,呈白色混浊密度增高阴影,甚至在该阴影中还可见有隐匿存在的粘膜增厚影。本研究78例患儿中Ⅰ级9例,Ⅱ级46例,Ⅲ级20例,Ⅳ级3例。病变分级多集中在Ⅱ级~Ⅲ级。

    1.3 治疗方法

    78例患儿在急性发作期均先采用头孢呋辛钠联合奥硝唑静脉滴注,并辅以止咳化痰药物对症处理,使用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疗程约2~4周。同时配合进行上颌窦负压吸引冲洗,2次/周,至冲洗液无脓性分泌物为止。急性症状控制后给予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免疫调节治疗,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3ml/次,每月1次,连续使用3个月,疗程结束后复查副鼻窦CT,评价联合用药方案的疗效。

    1.4 疗效评价

    痊愈:反复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头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副鼻窦CT示各鼻窦透亮,无积液等异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复查副鼻窦CT示仅个别鼻窦黏膜肥厚或有少量积液;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复查副鼻窦CT示鼻窦黏膜肥厚或有积液。

    2 结果

    78例患儿采用抗炎、上颌窦冲洗、免疫调节联用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3个月以上全部好转,其中痊愈69例(88.5%),有效9例(11.5%),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比较患儿治疗前后副鼻窦CT的P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儿上颌窦CT的Pt值和影像学分级比较

    3 讨论

    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兼具副鼻窦炎和支气管炎的相关症状和体征。一方面,鼻窦腔本身是呈无菌状态的,支气管炎所引起的咳嗽,易将脓性痰液喷入鼻腔,导致副鼻窦炎的发生。另一方面,副鼻窦炎造成的副鼻窦引流不畅及炎性后漏又是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病因基础。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致使病情迁延反复,形成副鼻窦支气管炎[2]。由于10岁以下儿童正值副鼻窦的发育时期,副鼻窦支气管炎多发于这一时期[3]。

    目前临床上对引起副鼻窦支气管炎的病原体有较多的看法,可能是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引起,也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所致。有研究认为以细菌感染为此病发生的主要因素[4]。

    副鼻窦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不太典型,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咳嗽、鼻塞流涕、鼻黏膜红肿等临床症状,也有患儿伴发头痛、发热、喘憋或喘鸣音、肺内干湿性罗音、白细胞计数升高和中性粒细胞增高等。由于副鼻窦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与支气管炎颇为相似,多数患儿都曾有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或咳嗽变异型哮喘等的经历,处理也往往以对症治疗为主,滥用抗生素、反复间歇用药等均可造成治疗不彻底,病情迁延反复[5]。

    咳嗽、鼻塞流涕、鼻黏膜红肿、副鼻窦体表压痛等临床症状是诊断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重要参考。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胸部X线和副鼻窦CT检查已成为诊断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主要依据。本研究78例患儿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肺血管周围浸润阴影、支气管周围浸润阴影、支气管空气像、肺血管行走线上的淡薄斑状阴影、肺门阴影加深、肺炎样阴影者等异常,说明胸部X线平片对此病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副鼻窦CT检查可以反映副鼻窦炎症的严重程度而具有重要的价值。Pt值是反映副鼻窦炎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本研究78例患儿中副鼻窦CT检查示单侧窦炎、双侧窦炎、筛窦炎、上颌窦炎合并筛窦炎、蝶窦炎、额窦炎等。依据副鼻窦CT检查结果可知病变分级程度多为Ⅱ级~Ⅲ级。

    本研究采用抗炎、上颌窦冲洗、免疫调节联用的治疗方案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之后,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或消失,副鼻窦 CT检查的Pt值较治疗前有一定的下降,说明了经过规范的综合治疗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3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