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2371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 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组(治疗组)和缬沙坦组(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血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但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组血肌酐、尿素氮的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比单用缬沙坦疗效好,能显著降低尿蛋白排泄率,改善肾功能,且无显著的副作用。
【关键词】黄葵胶囊 缬沙坦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227-02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我国肾脏疾病中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首要疾病。临床上在疾病早期主要以降低尿蛋白,控制血压,延缓肾功进展为主。目前已经明确尿蛋白是影响慢性肾小球肾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减少尿蛋白是延缓肾功恶化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缬沙坦不仅具有降压的作用,还有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从而减少尿蛋白的作用。为了探讨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的临床疗效,以缬沙坦作为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总数60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全部符合1992年黄山会议关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中慢性肾炎诊断。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为(35±8.9)岁。病程6个月以上,全部患者肾功正常。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人,男17人,女13人,年龄28~59,平均年龄34±11.3岁;对照组30人,男16人,女14人,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33±10.6岁。两组病程长短和血尿、蛋白尿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缬沙坦80mg,每日一次。治疗组除口服缬沙坦80mg/日外,口服黄葵胶囊5粒(0.5克/粒),每日三次。两组连续用药12周。服药期间,如血压>135/80mmHg,酌情加用钙离子拮抗剂或其他类别的降压药。两组均给予优质蛋白,低盐低脂饮食。
1.3 观察项目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化验尿常规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抽空腹静脉血化验血尿素氮、肌酐、血浆白蛋白及肝功。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 完全缓解:水肿等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三次以上正常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克;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明显好转,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至治疗前的50%以下;部分缓解:临床症状好转,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未降至治疗前的50%以下;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好转,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明显改变。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经连续12周治疗的比较,结果发现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检验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虽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比较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肾小球肾炎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免疫反应性炎症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损伤,从而导致蛋白尿、血尿。尿蛋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直接损害及尿蛋白本身或其诱导的巨噬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所产生的趋化物质使炎症细胞在间质浸润,造成进一步损伤[1]。许多体外研究表明,蛋白尿有明显的肾毒性[2]。而中医理论认为免疫反应性炎症属于湿热,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基本的病变系体内湿热积聚。体内湿热积聚是蛋白尿的重要病因[3]。黄葵胶囊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是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单体,清热利湿效果好,具有抗炎、利尿、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抗血小板聚集、减轻高凝状态、降低全血粘度、清除氧自由基、对抗内皮素等作用。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可以降低蛋白尿和抑制肾小球硬化,保护肾脏。并且缬沙坦作为特异的ATI受体阻断剂,具有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的肾保护作用。本实验表明二者合用比单独应用缬沙坦更能显著地降低尿蛋白。治疗后治疗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均显著下降,说明黄葵胶囊能显著改善肾功。在本试验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7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