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2期
编号:12007696
影响冷沉淀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1年第2期
     3.4 融化过程 冷沉淀融化应使用带有自动温控及循环水装置的血浆融化箱,融化温度为30-37℃。融化时血浆垂直放置,血浆袋连接口的上部应高出水面,避免水污染连接口部位。如果水浴温度高于37℃,则可能导致凝血因子活性被告破坏和血浆蛋白变性。如果水浴温度低于30℃,不仅血浆融化时间延长,而且可导致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析出。因Ⅷ 因子不稳定,融化后可快速失去活性,因此融化后的冷沉淀必须尽快输注,应在4小时输注完毕。一项研究表明,FFP融化后4℃条件下保存,FⅧ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衰减21.62%、41.17%、42.82%[8]。另一项研究测定的FFP4℃保存12 h FⅧ:C衰减48.78%、24 h衰减66.77%,说明FⅧ的半衰期为为12~24h[9]。

    3.5 滤除白细胞给与病毒灭活对冷沉淀质量的影响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输血传播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滤除白细胞与血浆病毒灭活技术作为目前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在全国各地血站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研究滤除白细胞或病毒灭活对血浆成分影响的较多,我站的一项研究表明,经过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lus light,MB—P)病毒灭活后,各项工作凝血因子都有不程度不同的损耗,均控制在30%以内[10],这与国内文件报道大致相同[11][12][13]。冷沉淀的病毒灭活属于目前输血界正在探讨的课题。考虑到亚甲蓝处理后的新鲜冰冻血浆中不稳定凝血因子的损失,为保证冷沉淀的质量,国内大部分血站制备的冷沉淀不进行病毒灭活。但目前也有作者进行了这方面有益的探讨研究[14],病毒灭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是可行的。
, 百拇医药
    4 小结

    近年来,由于成分输血的大力推广及凝血因子制品的缺乏,冷沉淀制品临床应用范围和用量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除用于治疗血友病A,在烧伤、外伤、DIC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多。献血者自身凝血因子水平、血液采集过程、制备时间、制备温度、制备方法、运输温度等对冷沉淀的质量都有影响。血站应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对冷沉淀制备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制备优质的冷沉淀制品,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医院应根据病人需要掌握冷沉淀融化的最佳时间,融化后最短时间输注,保证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9-14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469-2001.
, 百拇医药
    [3] 聂咏梅,廖剑锋,付涌水,等.不同保存温度对血浆部分凝血因子活性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9):882.

    [4] 安万新.输血技术学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81.

    [5] 杨绍明.冷沉淀制备的关键控制点[M].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1):86.

    [6]孙森,杜滨,许雷.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关键控制点.中国医疗前沿,2008,3(22):109.

    [7] 孙红霞,陈英.冷沉淀制备的控制环节.医学创新研究.2007,4(12):81

    [8] 李福照,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放置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J]. 临床医学2009,29(8)31-32.
, http://www.100md.com
    [9] 张远鹏,罗红林,王丽.凝血因子Ⅷ在FFP过程中受时间和温度的影响[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11(1):82.

    [10]于建华,孙庶丽,王明静,等.病毒灭活血浆中有效万分及亚甲蓝残留量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6):1541,1576.

    [11]周锡鹏,许金波,孙萍,等. 亚甲蓝/光化学灭活病毒方法对血浆成分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3,11(3):305-307.

    [12]李信业,李钦伟,张心声,等.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对血浆内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07,47(13):64-64.

    [13]冯国基,刘鹏,杜学丽,等.滤除白细胞与MP-B法病毒灭活对血浆凝血因子的影响[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12(1):39-41.

    [14]曹锁春,张力超,刘息平,等.病毒灭活冷沉淀的制备及初步评价[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3):223—225., http://www.100md.com(王明静 卢芙蓉 王静)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