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008226
乳腺癌的MRI诊断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2629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检查和诊断中的作用,明确本病的常用MRI诊断方法,提高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回顾分析41例乳腺癌病例的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后的形态学特征,测量其表面扩散系数(ADC),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计算早期增强率,利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1H-MRS)等方法对乳腺癌的磁共振表现进行研究,并讨论总结乳腺癌的常用MRI诊断方法。结果 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扫描可以清晰的显示乳腺的形态学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结合相应的后处理技术,能够满足临床术前对定位、定性、分期、手术方式的选择等要求,是乳腺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DCE-MRI) 表面扩散系数(ADC)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 早期增强率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1H-MRS)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365-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其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已经成为危害女性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危险因素。乳腺癌早期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及乳腺癌术前临床分期等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乳腺钼钯X摄影检查一直是乳腺影像学检查的第一选择。近年来,超声学检查在乳腺病变的检出和诊断中的价值亦逐渐被人们认识,其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而由于CT的辐射性和乳腺组织对射线的敏感性,乳腺CT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因此,欧美乳腺癌高发地区均将MRI作为乳腺X腺钼钯摄影检查最重要的非创伤性补充检查手段[1]。

    与传统钼靶X摄影和超声学检查相比,乳腺MRI检查具有独特的成像优势[2]:(1)高敏感性,乳腺MRI对乳腺病变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尤其对于观察致密型乳腺内的肿瘤、乳腺癌术后复发及乳房成形术后乳腺组织内有无癌瘤等;(2)三维成像使病灶定位更准确,显示更直观;(3)对乳腺高位、深位病灶显示较好;(4)对多中心、多灶性病变的检出、临近胸壁的侵犯及腋窝、胸骨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显示较为敏感,为乳腺癌的分期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5)对囊、实性肿物的鉴别十分准确;(6)动态增强扫描可以了解病灶的血供情况,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7)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能准确显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是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方法;(8)随着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MRS)、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为主要方式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广泛应用,MRI对在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及疗效评估方面的作用有了很大的提高。(9)无辐射伤害。而由于MRI检查对微小钙化显示不敏感,而微小钙化通常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依据,因此应将MRI与其他乳腺检查相结合,以得出更为准确的判断。而对于有些表现不典型的病变,仍需活检。

    笔者搜集本院及兄弟医院2008年—201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MRI表现做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旨在进一步认识本病的MRI表现,明确诊断方法,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及漏诊。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41例女性患者,年龄29~76岁。所有患者均行钼靶X线检查及MRI平扫检查(包括DWI),其中29例患者加做动态增强扫描。病理结果显示:浸润性乳腺癌32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乳头状癌1例,髓样癌2例,导管内癌1例。

    1.2 MRI扫描方法

    采用GE 1.5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专用乳腺线圈,患者取俯卧位,双乳自然悬垂。平扫序列采用AX FSE T1WI、AX FSE T2WI加脂肪抑制、AX DWI、SAG FSE T1WI等,动态增强扫描采用3D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设定9个phase序列,单次激发,对比剂使用Gd-DTPA,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

    1.3 资料分析方法

    1.3.1 肉眼观察判断病灶平扫时及增强后形态学特征及信号变化。

    1.3.2 测量计算表面扩散系数(ADC)。

    使用DWI(b=1000s/mm2),感兴趣区(ROI)选择在病灶的中心层面,范围要小于病灶的范围,以免掺杂周围正常的乳腺组织,同时应避开囊变坏死区,尽量使测量范围位于病灶的实性部分之内。

    1.3.3 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计算早期增强率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按照形状可以被分为三型:Ⅰ型为缓慢上升型(或持续上升型),Ⅱ型为上升-平台型,早期明显强化,中晚期维持在峰值上下10%以内,Ⅲ型为快进快出型。Ⅰ型常提示良性,Ⅱ型良恶性均可,Ⅲ型高度提示恶性。

    早期增强率的计算方式为:

    公式中SI为增强扫描前病灶信号强度,SIC为注射对比剂1.5min后病灶信号强度。根据Gribbestad等[3]的研究,增强率≥80%高度提示恶性,60%≤增强率<80%性质待定,<60%提示良性可能。

    1.3.4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1H-MRS)

    对于单一或个别病灶可以行1H-MRS扫描进行单独分析,有研究表明[4],乳腺癌的磁共振波谱分析中,胆碱复合物的水平有明显升高。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本院正在逐步开展中,不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内。

    2 结果分析

    2.1 形态学特征

    本组41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病灶位于右乳19例,位于左乳22例。病灶形态:25例呈肿块形(或结节形),边缘欠光整,有长短不一的毛刺、尖角、分叶或浅分叶,15例呈不规则状或片状,1例呈点条状。病灶大小:41枚病灶中,5cm以上者1枚(5.3cm×4.8cm×4.7cm),3-4.9cm者8枚,1-2.9cm者30枚,1cm以下者2枚(包括1枚点条状病灶)。病灶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STIR呈等、稍高或混杂高信号,其中34例病灶在DWI序列上显示为高信号,6例病灶内见囊变。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不规则形强化14例,环形强化11例,3例病灶呈均匀强化(均为肿块形),1例点条状强化。其它征象:侵犯胸壁5例(腺体后方脂肪间隙不连续),局部皮肤增厚5例,乳头内陷3例,纵隔或腋下淋巴结肿大18例。

    2.2 表面扩散系数(ADC)

    除3例病灶由于体积较小而造成测量可能存在误差外,剩余38例病灶ADC均值为(1.16±0.27)×10-3mm2/s,其中33例病灶ADC值<1.3×10-3mm2/s,约占86.8%。

    2.3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早期增强率

    除3例病灶由于体积较小而造成测量可能存在误差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2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