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081501
呼吸肌训练应用于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史建华 朱虹
第1页

    参见附件(4238KB,3页)。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56例COPD缓解期患者,在护士指导下进行为期6个月的呼吸肌功能训练,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于呼吸肌训练前和呼吸肌训练后给予测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 、用力肺活量 ( FVC) ,并计算出 FEV1 /FVC ( % )比值,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呼吸肌训练后较训练前肺通气功能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坚持呼吸肌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肌训练 肺功能 呼吸操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16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患者病情易反复,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以致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的病种。由于其病程慢性的特点,单方面药物治疗还显得力不从心,护理上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慢性缓解期的干预治疗是缓解进展的重要手段。近2年来,我科对此类患者进行了呼吸肌训练指导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患者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龄45~73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10例,小学21例,文盲25例。均为临床确诊为COPD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1],均处于稳定期,即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肾、肝等全身性疾病。

    1.2 方法

    1.2.1 测量56例平日行常规护理治疗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用力肺活量(FVC) ,并计算出 FEV1 /FVC(%)比值。对以上56例患者行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指导性进行呼吸肌训练,出院后第 1个月每周通过电话或复诊督导康复训练方法,以后每隔 1个月督导和询问康复训练情况,6个月后让患者到慢性病门诊复查再对其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用力肺活量 (FVC) 测量,并计算出 FEV1 /FVC(%)比值。

    1.2.2 呼吸肌训练(膈肌训练和缩唇呼气)方法 护士应首先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进行膈肌训练和缩唇呼气训练动作的示范和解说,然后帮助病人取端坐位,双手扶膝;舌尖放在下颌牙齿内底部,舌体略弓起靠近上颌硬腭软腭交界处,以增加呼气气流的阻力,用鼻尽力深缓腹式吸气有利膈肌锻炼,防止膈肌疲劳和萎缩,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例;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成“鱼口状”, 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2~3。同时缩唇呼气配合轻度弯腰收腹的动作,这样利于膈肌升高,可呼出更多的气,以防气道过早闭合,改善通气,减少残气量。一般10~15分/次,2~3次/天,5~7次/周,坚持6个月。初期,由于病人对缩唇呼气不适应可要求病人每天练习 1~2次左右,由家属或本人监督并作记录,要求逐渐增加缩唇呼气的时间和次数(3)评价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 、用力肺活量 ( FVC) ,并计算出 FEV1 /FVC ( % )比值。比较同一组患者行呼吸肌训练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用力肺活量 ( FVC)的改变情况 ,并计算出 FEV1 /FVC ( % )比值。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BHGH 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

    表1呼吸锻炼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2 结果

    本组患者有5例因故不能坚持训练,3例因故未能回访, 48例患者行呼吸肌训练6个月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情况见表1。治疗后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

    3 讨论

    3.1 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有良好的效果。尤其对改善肺通气及延缓疾病的进展有明显的效果。

    3.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呼气流速下降和肺用力呼气时间延长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患者终末端的肺泡囊持久性及破坏性扩大,这些肺泡失去了对小气道的牵引支架作用,导致小气道陷闭,从而导致肺内气体排出受阻,在呼气终末时不能将气体排空到原位[2],逐渐加重可导致患者缺氧,呼吸困难,劳动能力低下,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缩唇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是患者较容易掌握的呼吸技巧之一,缩唇呼吸是将口缩小,延长了呼气时间,增加了口腔压力,将压力传至末梢气道,避免气道过早关闭而降低的气陷[3],提高了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降低了过快的呼吸频率和过多的肺残气量。据报道[4],缩唇呼吸可使气道内压增高0.51K Pa,有效的对抗呼气终末压,有利于肺内气体的呼出。COPD患者的膈肌无力或受过度膨胀的肺挤压而下降,膈肌平坦且活动度减弱,出现膈肌运动障碍,变为以胸式呼吸为主,而胸式呼吸扩张度小,辅助呼吸肌易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呼吸肌运动作功效率。因此,采用腹式呼吸锻炼的目的是提高腹肌张力,增加膈肌上下移动幅度,变患者胸式呼吸为主为腹式呼吸为主,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加呼吸肌力度。满意的腹式呼吸可增加潮气量,减少功能残气量,提高肺泡通气,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换气功能。其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度,以获得呼吸困难的最大改善。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是护士对 COPD 患者健康教育中常用的呼吸训练方式,很适合 COPD 患者在呼吸困难缓解期使用,容易掌握,易坚持。但是考虑单独应用效果与同呼吸操结合应用效果会有不同,膈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最好同呼吸操等呼吸功能训练内容结合应用。

    3.3 呼吸操是抑制性深而慢呼吸,是一种腹式呼吸与缩唇呼吸联合应用的全身参与运动的呼吸康复训练方式,最适合 COPD患者的方式,可减少阻力做功和死腔通气。延长吸气时间改善通气/血流灌注的比例,延长呼气时间消除气体陷闭,是理想的呼吸方式。但患者不易坚持持久,易致呼吸肌疲劳,因此考虑以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结合应用,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训练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来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根据肺功能改善情况定期修改计划。我们的模式是确定COPD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需求,共同建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方法,协同执行教育计划 。开始训练时护士先作示范动作,再给予具体指导和及时纠正。训练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面色及神态,如有不适要停止训练。护士一定要严格按照正确的呼吸训练方式指导患者,让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带动,以调动其积极性。对于已出院患者要注意跟踪指导。同时训练应循序渐进,从少量每日 2 次开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逐渐加大运动量。但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发现,由于 COPD 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情绪不为稳定,较难长期坚持,故护士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持久的耐心,给于精神鼓励和安慰,让家属和患者明白坚持呼吸功能锻炼的意义[5]。我们要把患者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注意心理需求和生理感受。总之,呼吸锻炼应遵循3个基本原则:负荷性、针对性和可逆性。所以要求在一定强度的负荷下作针对某一功能的长期锻炼 ,并采用循序渐进法 ,以防出现呼吸肌疲劳或症状加重等不良反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238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