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081367
哈尔滨市近年食物中毒原因分析及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王勇 孟南希 李然 徐宏琨 崔国权
第1页

    参见附件(4700KB,5页)。

     【摘要】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食物中毒发生的情况,揭示中毒发生的规律,提高中毒的预警能力,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哈尔滨市2004-2010年发生的食物中毒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哈尔滨市2004-2010年间,食物中毒高发于第三季度;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有毒动植物中毒,其次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哈尔滨市食物中毒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夏、秋季食物中毒高发,应针对不同场所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加强集体餐饮业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良好GMP运行机制,减少加工制作和烹饪过程不当而造成的食物中毒。

    【关键词】食物中毒 分析 快速检测。

    中图分类号:R59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41-03

    1 资料来源

    2004-2010年,哈尔滨市疾控中心接到的经调查核实并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确认的食物中毒资料。

    2 基本情况

    2004-2010年哈尔滨市疾控中心共收到食物中毒事件信息75起,中毒总人数为1,617人,死亡为7人,年平均发病率 2.17/十万;中毒事件查明率为77.6%;中毒致病因素以有毒动植物中毒为最多,共26起,占34.2%;化学性中毒和有毒动植物中毒是造成死亡主要原因,分别为5人和2人;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24起,占31.6%。

    3 结果与分析

    3.1 时间分布情况

    3.1.1 年度分布情况

    2006年中毒起数最多,共发生19起,占25.0%。详见表1。

    3.1.2 季节分布情况

    第三季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最多,共40起,占52.6%;其次为第二、四季度,分别为18起、12起,占23.7%、15.8%。细菌性中毒主要发生在二、三季度,共15起,占细菌性中毒83.3%;有毒动植物中毒主要以豆角皂甙中毒为主,共18起,占有毒动植物中毒69.2%。详见图1。

    图1 2004-2010年食物中毒发生月份分布

    3.2 地域分布情况

    75起食物中毒中,县(市)发生20起,市区发生55起。详见表2。

    表22004-2010年食物中毒地域分布统计表

    3.3 责任单位情况分析

    以集体食堂为最多,共29起,占38.7%;其次为餐饮业20起,占26.7%;家庭,共18起,占24.0%;个体摊贩3起,占4.0%;盒饭加工2起,占2.6%;其它3起,占4.0%。其中,集体食堂以学校食堂为主,共13起,占集体食堂的44.8%;家庭中毒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见图2。

    图2 2004-2010年食物中毒责任单位构成图

    3.4 致病因素分析

    中毒原因有毒动植物中毒为最多,共26起,占34.7%;其次为细菌性18起,占24.0%,其中,有毒动植物中毒以豆角皂甙中毒为主,共25起,占有毒动植物中毒96.2%,化学性中毒以亚硝酸盐中毒为主,共6起,占化学性中毒42.9%。

    3.5 报告来源分析

    报告来源以疾控部门报告为最多,共25起,占47%;其次为医院报告,共27起,占28%;监督部门报告17起,占15%;卫生局报告3起,占6%;其它3起,占4%;没有受害人报告的案例。

    3.6 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别及网络直报情况分析

    在75起食物中毒中,共有24起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44.7%。其中,较大事件(III级)7起,一般事件(IV级)17起。构成网上直报的相关信息为18起,剔除2004年8起,应上网报告数为50起,实际上网报告数35起,报告率为70.0%,其中一般事件漏报3起,相关信息漏报4起。

    4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物中毒调查处理中的应用

    近年,食物中毒事件屡有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为了及时、快速、有效的诊断出中毒原因,我们先后从国家疾控中心学习引进多种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如:化学比色分析方法(鼠药、有机磷、氰化物、砷、重金属)、酶联免疫法(ELISA)(黄曲霉毒素)和免疫胶体金试纸(肉毒菌毒素),并加以组装综合,体外实验技术与动物体内毒性试验技术相结合,在处置多起重大突发事件中,科学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2005年方正县大罗密镇青山小学毒芹中毒事件、五常市向阳镇石亚硝中毒事件、呼兰区白奎镇有机磷农药中毒事件、2007年祖研鼠药中毒事件、2009年红博世纪广场亚硝中毒事件、宾县自制大酱肉毒中毒事件等较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过程中,及时、准确应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为确定病因,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件的蔓延,及时救治病人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5 食物中毒预防与控制[1][2]

    5.1 强化政府对食物中毒预防控制工作的责任,进一步理顺有关监管部门的职责。

    5.2 科学分析食物中毒发生原因,加强针对性预防控制工作。

    结合我市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及气候特点,积极开展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全面正确地了解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及其中毒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高食物中毒事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

    5.3 加强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完善网络直报的工作。

    5.4 进一步改善重点场所的食品卫生管理,实行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

    5.5 不断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自身管理能力。

    加强易发群体性食物中毒各类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严格审查各类食品企业的工艺流程和管理制度,以及建立良好GMP运行机制。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强化对食品加工制作和烹饪过程规范操作,以减少加工制作和烹饪过程不当而造成的食物中毒。

    5.6 加强宣传教育[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700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