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联合血凝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研究(2)
第1页 |
参见附件(2719KB,2页)。
新生儿肺出血早期诊断方法缺乏特异性,如果口鼻流出大量血性液往往为时已晚,因此对可能发生肺出血倾向的新生儿应提高警惕,如患儿出现反应低下、青紫、呼吸急促、呼吸暂停、心率基线不平稳、肺部罗音突然增多,经对症积极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善,应想到肺出血可能[4],及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保持正常心功能,限制输液量,维持内环境稳定,胸部x线片动态观察。肺出血病情变化快,一旦发生,病死率可高达22%~96%。因此有效的治疗手段非常重要,抢救的关键是尽快止血,改善通气。机械通气是治疗肺出血的重要手段,机械通气时保持呼气末正压,可使肺泡扩张,减少肺血管渗出,起到改善通气功能及机械性压迫止血的作用。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在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血凝酶气管内给药,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愈率则高于对照组。不仅可以保证气道通畅,使机体得到氧的充分供给,而且有局部止血作用,有利于减轻肺出血。其主要原因为:(1)肺出血时,大量血性液体充盈在肺泡及细支气管内,影响了肺通气和肺换气;并往往伴有呼吸不规则或频发性呼吸暂停,使PaO2降低,PCO2升高。适当呼吸机参数可改善两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同时也能达到“压迫性”止血的目的。(2血凝酶是从蝮蛇的毒液中分离和提纯的一种高纯度具有凝血酶样作用的止血剂,它具有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样作用,前者能促进出血部位的血小板聚集,释放出包括血小板因子3(PF3)在内的一系列凝血因子,特别是能促进纤维蛋白降解生成纤维蛋白单体,进而交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进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另外,PF3又可在出血部位激活后者的作用,加速凝血酶的生成,促进凝血过程。血凝酶可多种途径给药,且起效时间和疗效持续时间随不同给药途径而不尽相同。局部给药(0.5~1)分钟起效;肌肉、皮下及腹腔内注射后(20~30)分钟起效,持续(24~48)小时;应用肾上腺素冲洗气管后再给予凝血酶气管内注入,因一方面肾上腺素能收缩肺毛细血管并降低通透性,可以影响到血凝酶的吸收,另一方面,大量的冲洗液可以影响气体交换或加重呼吸困难。还可稀释血凝酶,降低其局部浓度。对照组的给药方式因需停用呼吸机导致给氧及气道压波动影响肺出血止血。气管内注入血凝酶直接达到出血部位,效果良好。联合静脉用药和适当的机械通气可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疗效肯定,但应早期应用。晚期肺大量出血时,血凝酶进入肺后易被稀释,且难以达到出血部位,止血效果差,血小板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1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