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13706
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谢润秀
第1页

    参见附件(2703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为小儿泌尿道感染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泌尿道感染患儿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小儿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观察组患儿给予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7d为一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患儿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患儿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7%。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出现过敏性皮炎1例,黄疸2例,结晶尿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0.83%;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出现过敏性皮炎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泌尿道感染,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头孢克肟 小儿 泌尿道感染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40-02

    小儿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由于细菌侵入尿道引起感染,可累及膀胱、肾盂及肾实质,临床以细菌尿和(或)白细胞尿为特征。我院采用头孢克肟对2009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泌尿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8例泌尿道感染患儿,年龄为6个月~11岁,其中<12个月6例,1~6岁25例,7~11岁17例。全部患儿均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典型症状,婴儿有排尿时哭闹、顽固性尿布疹等症状,部分患儿有腰痛、血尿等症状。48例患儿中下尿路感染20例,急性肾盂肾炎6例,泌尿系结石并发感染13例,泌尿系畸形并发感染9例。治疗前作消毒中段尿培养呈阳性41例(占85.42%),其中大肠埃希杆菌38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粪链球菌2例。将4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儿从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小儿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江苏大洋制药有限公司,规格:磺胺甲噁唑0.1g、甲氧苄氨嘧啶0.02g,国药准字H32024249),按磺胺甲噁唑(SMZ)25mg/kg、甲氧苄氨嘧啶(TMP)5mg/kg,2次/d;观察组患儿给予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浙江莎普爱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1g,国药准字H20060655),3mg/kg,2次/d。7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1.3 疗效标准

    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血尿等症状消失;

    有效:体温恢复正常,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血尿等症状有所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有所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患儿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患儿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7%。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出现5例不良反应,其中过敏性皮炎1例,黄疸2例,结晶尿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0.83%;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出现2例不良反应,其中过敏性皮炎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例数(%)]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小儿泌尿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杆菌占首位。小儿泌尿道感染多为逆行感染,如不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可对肾脏造成较大的损害。临床治疗关键在于积极控制感染、去除诱因、纠正尿路结构异常等。尿道感染以大肠埃希杆菌多见,与其强大的黏附能力有关。由于大肠埃希杆菌具有特异性的P伞结构,可与尿路上皮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在尿道大量繁殖,释放溶血素、大肠杆菌素,导致尿道上皮细胞损伤,引发尿道炎症。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因小儿输尿管相对长且弯曲,输尿管壁的肌层和纤维发育不完全,易发生挤压和扭曲而导致输尿管梗阻。膀胱开口处的输尿管扩约肌较松弛,易发生逆流,从而增加感染的机会。此外,不洁卫生用品(如:卫生纸、纸尿布)的使用会污染尿道口,小儿尿道口局部防御能力差,易引起上行性感染。小儿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不同。<12个月年龄阶段中,男婴发病率高于女婴;女孩由于生理结构特殊,尿道短,感染的机会较大,这也是>12个月年龄段女孩发病率高于男孩的主要原因。

    目前临床上对小儿泌尿道感染的常用措施有抗菌和对症治疗等。在感染急性期应使用广谱抗生素,但不宜长期用药。一般泌尿道感染患儿大多预后良好,也有复发的可能。部分患儿可迁延反复,甚至可能发展为肾实质损害。

    小儿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含磺胺甲噁唑、甲氧苄氨嘧啶,对大肠埃希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磺胺甲噁唑具有在尿中溶解度高、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常与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联合应用,是小儿泌尿道感染的首选药物。服药期间应注意多饮水,以防止发生结晶尿等不良反应。

    头孢克肟为第三代口服头孢抗菌素类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头孢克肟的抗菌机制是其对各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与青霉素结合蛋白有高度亲和力,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迅速溶解、死亡。头孢克肟具有半衰期长,抗菌谱广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泌尿道感染,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67~1672.

    [2]郑兴国,尤丁营.244 例小儿泌尿系感染临床用药分析[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0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