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2491KB,2页)。
【摘要】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用于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40例因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组(F组)和吗啡组(M组),分别接受PCA治疗。F组又进一步分为F1、F2和F3组,分别用100mg、150mg和200mg氟比洛芬酯加20mg吗啡加生理盐水至100ml;M组用40mg吗啡加生理盐水至100ml;每组均以2ml/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结果 除F1组镇痛优良率为60.7%外,其余各组镇痛的优良率都在85%以上,但各组不良反应依药物剂量不同而不同。结论 氟比洛芬酯在镇痛治疗上有着很好的作用,150mg氟比洛芬酯镇痛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低于吗啡。
【关键词】病人自控镇痛 氟比洛芬酯 吗啡
中图分类号:R9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029-02
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是一种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通过在脊髓和外周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手术创伤引起的痛觉过敏状态[1]。脂微球制剂药效更强,起效更迅速,持续时间更长,且不易引起胃粘膜损伤等不良反应。其用于术后镇痛,优点在于没有中枢抑制作用,不影响处于麻醉状态患者的苏醒,可在术后立即使用[2-4]。目前国内有关氟比洛芬酯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少,为了了解氟比洛芬酯在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作用特点,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抽法观察其用于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后静脉PC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人一般情况 结肠癌患者40例,ASA II-III级,年龄30-65岁;术前无高血压病史,无肝肾功能明显异常。
1.2 麻醉方法及分组 病人常规咪达唑仑0.05mg/kg、依托咪酯0.2mg/kg、舒芬太尼0.5ug/kg、阿曲库铵1mg/kg诱导,术中给予七氟醚2-4%吸入、阿曲库铵10ug/kg/min、异丙酚6mg/kg/h维持麻醉。将40例病人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组(F组)和吗啡组(M组),F组又进一步分为F1、F2、F3组,每组10例。F1、F2、F3组分别用100mg、150mg和200mg氟比洛芬酯加20mg吗啡加生理盐水至100ml,M组吗啡4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接入PCA泵前,F、M组分别静注50mg氟比洛芬酯和5mg吗啡作为负荷量,2ml/h持续静脉泵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手术后30min、6h、12h、18h、24h、36h和48h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镇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标准:0为无痛,10为剧痛。评价:VAS<3为镇痛良好,3-4基本满意,>5镇痛差。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尿潴留、皮肤搔痒和呼吸抑制等。所有数据以x±SD表示,记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病人一般资料 四组病人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见表1
表1 各组病人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x±sd,n=10)
2.2 循环呼吸变化 各组病人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2.3 ASA评分 我们对手术后各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在12h和18h F1组和其他各组有相比统计学差异(P<0.05)。
VAS评分值分布情况:通过VAS评分总体分布得出各组镇痛的优良率,除100mg氟比洛芬酯组优良率为60.7%外,其他各组镇痛优良率均在85%以上,见表3。
表3 VAS评分总体分布(n=10×7)
2.4 不良反应 100mg和150mg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吗啡组(P<0.05),200mg组虽然恶心呕吐发生的例数少于吗啡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导尿的病人发生尿潴留,导尿病人拔管后也未出现尿潴留。头晕、头痛的发生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大。
表4 各组病人的不良反应(x±SD,n=10)
与M组比较*P<0.05,**P<0.01,与F3组比较△P<0.05,△△P<0.01,与F2组比较☆P<0.05,☆☆P<0.01;与F1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吗啡作为一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其镇痛效应强,作用时间久,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往往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于是人们不断的研究一些新的镇痛药,以减少在镇痛治疗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氟比洛芬酯作为一种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通过在脊髓和外周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手术创伤引起的痛觉过敏状态。脂微球制剂药效更强,起效更迅速,持续时间更长,且不易引起胃粘膜损伤等不良反应。其用于术后镇痛,优点在于没有中枢抑制作用,不影响处于麻醉状态患者的苏醒,可在术后立即使用,使其在临床应用上有更为广大的空间。
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组(F组)中除100mg组镇痛效果较差外,150mg和200mg组均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优良率在85%以上,其与吗啡镇痛等效剂量比约为7.5:1。100mg和150mg组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吗啡组(P<0.01或P<0.05),同时我们发现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P<0.01或P<0.05),Chu cc等研究发现氟比洛芬酯用于手术镇痛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这和我们的研究得出的结果一致。
我们观察到在术后24小时后各组镇痛强度基本相似(P>0.05),可能是术后疼痛主要由创伤部位的渗出引起,而这种渗出多于术后24小时基本稳定,其疼痛的程度也会大为减弱,所以这时表现为各组镇痛强度基本相同。我们发现各组病人均无搔痒发生,Tetsuya Sakai研究氟比洛芬酯的术后不良反应时也得出静脉用氟比洛芬酯不会导致瘙痒的发生[5],这可能与用药途径有关。
本研究中,氟比洛芬酯和吗啡均无严重副作用发生,在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组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除100mg组氟比洛芬酯镇痛效果较差外,其余各组匀具有可靠的镇痛效应,但150mg组氟比洛芬酯镇痛时其恶心呕吐的发生低于吗啡组(P<0.05)。因此150mg氟比洛芬酯复合20mg吗啡是手术后静脉PCA镇痛治疗理想的剂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9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