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451KB,2页)。
盆腔炎属中医的“症瘕”、“痛经”、“带下”、“断续”等范畴。慢性盆腔炎因湿热、湿毒之邪入侵,与气血正结,蕴结胞脉胞络,气血瘀滞,不通则痛,久则内结成癥,且缠绵难愈,重伤正气。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部分病人有低热,易疲劳等症状或由于病情经久不愈可有神经衰弱症状。由于慢性炎症形成的疤痕粘连及盆腔充血,可导致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疼,常在劳累、性交后或月经前后加剧,另外有白带增多、月经失调、或不孕等。本组病例中,有急性盆腔炎史者占56.62%,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占22.79%、腰骶部酸痛16.91%,月经不调者占27.71%。其诊断可通过妇科检查和B超。妇科检查时多有子宫底压痛,甚至触及包块。超声检查可探异常回声包块、不规则暗区或子宫直肠凹处有积液。
盆腔炎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等,由于炎症反复发作,给女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并严重影响妇女健康。慢性盆腔炎临床多用抗生素治疗,但是部分人由于病情反反复复,多有滥用抗生素史,且细菌产生不同的耐药性,加之慢性病灶区域吸收不良,故单用抗生素效果不佳[2]。最好能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本组西医用左氧氟沙星和替硝唑治疗。左氧氟沙星据有广谱抗菌作用,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主要抑制DNA旋转酶活性,抑制细菌DNA复制。对大肠杆菌、部分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好的疗效。替硝唑为咪唑类衍生物,其抗菌机制为:硝基被厌氧菌还原,产生的细胞毒物质,抑制其DNA合成,使细菌死亡。替硝唑对厌氧菌有较好的疗效。左氧氟沙星和替硝唑连用,具有广谱抗革兰阴性及革兰阳性细菌作用。但是由于慢性盆腔炎的长期炎症刺激,容易引发周围组织粘连,而抗菌药物又不易进入,所以西药难以控制。
中医的治疗根据病机辨证施治,目的是行气血活血,化瘀止痛。本组方剂中,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丹参、当归、益母草活血补血,赤芍具有活血化瘀,宣化疡毒,治疗淤血所结之痛;丹参、赤芍能改善盆腔局部微循环,松解粘连,软化瘢痕组织[3];薏苡仁具有清湿热,镇痛、镇静作用,茯苓具有抑菌作用,并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络,通阳祛斑作用。桂枝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具有抗炎作用。茵陈、车前子具有抗菌作用。诸药合用,可达到行气血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活血化瘀药物能改善组织循环,扩张血管, 改善病灶周围血氧供应,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促使炎症感染过程终止[4],这些作用的发挥依赖于附件区血流有来自子宫动脉侧的卵巢支和输卵管支,及来自卵巢动脉侧的粗大血管,形成血运丰富的双向循环,这些都为药物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5]。且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达病处,药浓度高,帮助药物更充分吸收[6]。但是中药的抗菌消炎作用不如西医。
本资料中,治疗后,中医组有效率为86.67%,西医组为81.82%,中西医组为97.87%,中西医组有效率最高(P<0.05)。说明左氧氟沙星、替硝唑静脉滴注配合中药化瘀消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副反应小。中西医结合组仅有2例出现轻微小腹疼痛及肛门坠胀,1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而西医组有6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中西医结合组减少了复发,在本组资料中,中医组的复发率为20.00%,西医组的复发率为27.27%,中西医结合组的复发率仅为8.51%,明显低于中医组和西医组。
总之,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弥补了单纯使用中药治疗疗程长、见效慢的不足,克服了单纯用抗生素容易耐药、副反应大、某些粘连瘢痕组织药物不容易到达的缺点。 中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可改善微循环及血液集聚状态,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二者联合使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相互协调,可增强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复发,且价格低廉,可作为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良好选择[7],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晓勇,顾培敏.盆腔炎性疾病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6):461.
[2] 陈凤,英梁,锦汉,张叶.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3例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09 ,13:233-234.
[3]徐海燕.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4):148-149.
[4]姚艳,崔丽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06 例临床分析[J].煤炭医药,2009,12(5):808-809.
[5]蒋艳丽,魏东艳,蔡振吉.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5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