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11806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境障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郭方吉 于连玉
第1页

    参见附件(2412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心境障碍的中西医辩证分型治疗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符合CCMD-3的心境障碍208例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A组)108例,其中躁狂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合并小剂量碳酸锂治疗。抑郁症(A组)用逍遥丸合并阿米替林或氯丙咪嗪治疗。103例单纯西药躁狂症对照组(B组)用碳酸锂治疗,抑郁症对照组(B组)用阿米替林或氯丙咪嗪治疗,并用CGI-S量表,BRMS,HAMD,HAMA量表观察4周疗效,以TESS量表观察其副反应。结果 观察4周后躁狂症(A组)显效率84.62%,B组为68.25%,(x2=2.3,p<0.05)。抑郁症(A组)显效率92.5%,B组为70%(x2=2.69,p<0.05)。4周末TESS量表观察躁狂症A组副反应显著小于B组(x2=3.95,p<0.05),抑郁症A组副反应亦明显小于B组(x2=4.02,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心境障碍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且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境障碍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77-02

    心境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1]。是精神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地危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以往皆常用相应的抗躁狂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了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我们于2000年1月-2010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治疗共208例,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2000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病人,均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CCMD-3和DSM-Ⅳ的心境障碍诊断标准。(2)无明显器质性精神疾患及躯体疾病者。(3)不合并有其他精神病及妊娠、哺乳者。(4)不合并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及电休克者。共208例,其中躁狂症(含双相躁狂症)128例,男70例、女58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32±16岁)。病程1月-10年(平均病程3.5±1.2年)。按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中西结合治疗组(简称为A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简称为B组)。A组65例,男35,女30例。年龄18-43岁,(平均为26±8岁)。病程1.5月-8年(平均2.8±1.8年)。Beck-Rafanlans躁狂量表(BRMS)基分为32.31±8.12。B组63例,男35,女28例。年龄18-42岁(平均25±7岁),病程1月-7年(平均2.3±1.7年),BRMS基线均分为31.81±9.11。抑郁症共4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共26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8-41岁(平均31±12岁),病程0.5-15年(平均8.9±7.1年)。HAMD量表基线均分为22.24±2.3。对照组共40例,男25,女15例,年龄17-42岁(平均年龄32.2±12.15岁)。病程0.4-13年(平均8.6±6.9年)。HAMD量表基线分为22.89±2.9。

    1.2 方法

    (1)采取开放性对照研究方法。(2)分组采用病历号奇偶数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单纯西药治疗组。(3)诊断标准:凡符合CCMD-3诊断标准者入组。两组均按中国中西医结合辩证学会精神科委员会制订的情感性精神病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标准(1991.昆明)[2]分型如下:躁狂症A组:肝胆郁热型30例,火盛伤阴型20例,痰热内扰型15例。B组则分别为29例、19例、15例。抑郁症A组:肝郁脾虚型13例,肝郁气滞型12例,心脾两虚型12例,肝肾阴虚型3例。B组则分别为12例、12例、12例、4例。(4)治疗方法:躁狂症:A组用西药碳酸锂1-1.25克/天治疗,并加中药辩证分型施治。肝胆郁热型以解郁降火、镇心安神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合柴加龙牡汤加减(龙胆草、枝子、黄芩、柴胡、木通、大黄、枳实、龙骨、牡蛎)。火盛伤阴型以滋阴降火安神定志施治。方用二阴煎合养心汤加减(麦冬、玄参、生地、柏子仁、柴胡、炒枣仁、丹参、当归、白芍)。痰火内扰型用泻热涤痰、重镇安神法,即用龙胆泻肝汤合礞石滚痰丸加减(龙胆草、柴胡、木通、金礞石、沉香、枳实、黄芩、枝子、大黄)。上方每味药用量为10-15克左右。B组则单用碳酸锂1.25-2.0克/天。抑郁症A组用西药阿米替林或氯丙咪嗪(每日100mg)并加用中药辨证分型施治。肝胆脾虚型的治则为舒肝理气、解郁醒脾。方用逍遥散合香砂六君丸加减(当归、白芍、柴胡、白术、云苓、党参、陈皮、半夏、木香、砂仁、薄荷等)。肝郁气滞型治疗为舒肝解郁,行气活血,方用逍遥散合血符逐郁汤加减(当归、白芍、薄荷、柴胡、红花、牛膝、白术、枳壳等)心脾两虚型治以养心健脾,理气解郁。方用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柴胡、白芍、当归、白术、台参、云苓、炒枣仁、元肉、黄芪等)。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肾养肝,理气开郁,方用逍遥散合六味地黄丸和一贯煎加减(当归、柴胡、白芍、白术、熟地、芋肉、山药、麦冬、生地、川楝子、云苓、泽夕等)。上方每单味中药为10-15克左右。单纯西药对照组单用阿米替林或氯丙咪嗪治疗平均日量为150-200mg。(5)疗效评定:116例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评定。躁狂症采用Beck-Rafanlans量表(BRMS)进行疗前及疗后1、2、4周末各评定1次。抑郁症采用HAMD抑郁量表及HAMA焦虑量表进行上法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各查肝功、血、尿常规及心电图1次。于治疗后1、2、4周末各测TESS量表1次,临床疗效根据BRMS、HAMD、HAMA的减分率来确定,>75%为痊愈,50%-74%为显进,25%-49%为进步,<25%为无效。参与研究者一致性测验KAPPA值在0.76以上。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1)总体以CGI-S量表观察,A组疗前、疗后2周、4周分别为4.0±0.21,2.26±0.3,1.49±0.24。B组则分别为4.71±0.11,2.85±0.2,2.36±0.13。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t=2.33,p<0.05)。(2)躁狂症:A组4周后,痊愈33例,显进2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显效率84.62%)。B组分别为27、16、14、6例(显效率为68.25%)。(x2=2.3,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 详见表1、2。 (3)抑郁症:A组痊愈35例,显进2例,进步1例,无效2例。B组则分别为25例,3例,11例,1例。前者显效率92.5%,后者显效率为70%,(x2=2.69,p<0.05)有显著差异,详见表3、4。

    2.2 副反应评定

    用TESS量表观察,4周末其分值均比第1周有增加,躁狂症A组由2.31±1.21增至3.12±1.63,B组由2.62±1.35增至4.81±1.33,其副反应主要为恶心,腹泻,呕吐,手震颤,无力,尿频等,但A组副反应显著小于B组,(x2=3.95,p<0.05)抑郁症A组4周末由4.59±1.35增至4周末之6.09±1.75。B组则有6.74±2.14增至11.59±2.45。其主要副反应为口干,心悸,便秘,排尿困难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1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