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畏惧症的调查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431KB,2页)。
【摘要】目的 通过对牙科畏惧症进行调查分析,就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危害及其治疗进行概括,以引起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视。方法 采取询问的方法对我院就诊的老年患者200人进行随机调查,使用口腔畏惧测量表和恐惧感分级,对牙科恐惧感的病因,特点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75%的患者对牙科就诊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感,怕疼痛,担心自己身体承受不了治疗时的刺激而影响心脏、血压。怕麻醉药会激发自己的病情,担心器械消毒是否可靠等。结论 牙科畏惧症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问题。口腔医务工作者不仅要能治好牙病,更要了解病人的心理,采取有效措施把牙科畏惧症降到最低。
【关键词】畏惧症 口腔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61-02
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 ,DF)又称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 ),或者牙科恐惧症(dental phobia)。患者对口腔疾病的治疗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和紧张心理,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出现避医行为,不愿接受牙科诊疗和检查,不愿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等[1] 。
本文对牙科畏惧症进行临床分析,就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危害及治疗进行概括,以期引起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在我院随机调查新老患者200名(男性110名,女性90名),年龄8-80岁。用Corah的牙科畏惧症自评量表CDAS[2]进行评分。
Corah的牙科畏惧症自评量表CDAS[2]
1、假如明天看牙,感觉如何?
2、坐在候诊室候诊时,感觉如何?
3、坐在椅位上,牙医已经拿起器械时,感觉如何?
4、牙医治疗过程中,感觉如何?
每个问题从无畏惧—很畏惧分5级(0~4),总分>13为DF。另外,结合治疗前、治疗期间心跳加快、血压异常、出汗、多语、肌肉紧张、面色苍白乃至晕厥的表现,提供畏惧的原因选项让患者选择。
2 结果
98%的患者均看过牙。其中75%的患者对看牙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感。56%的患者定向找医生看病,20%不挑剔医生,24%的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挑自已信得过的医生。
3 讨论
3.1 流行病学方面,牙科畏惧症(DF)一般发生在有牙科经历的人群。调查发现,儿童年龄越小,DF发生率越高,成年人随年龄增加而降低。DF中50.9%产生于儿童期,22.0%产生于青春期,27.1%产生于成年。 女性患者DF发生率多于男性。上述特点均与本次调查结果相同。文化程度大专以下较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患者DF发生率高[3]。农村患者较城市患者DF发生率高。
3.2 相关因素 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操作规范、职业道德,对牙科所用专业器械的陌生产生器械畏惧,担心器械设备的卫生消毒状况卫生条件,既往(儿时)不愉快的牙科经历产生的治疗经历畏惧、疗效畏惧,是否经济适用,有无痛苦,能否美容等。其中医务人员畏惧及器械畏惧所占比重较大。本身心理状况不好的患者更易出现DF。
3.3 危害 降低早期就诊率、降低诊疗质量、降低工作效率、恶化医患关系、有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因此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3.4 预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医生注意仪表,台面整洁器械有序,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赢得患者信任。心理方面主动与患者多做交流沟通,了解病史及患者的要求。安慰性的语言,高度的同情心,向患者交代详细的治疗方案。诊疗环境优雅舒适,轻松的背景音乐,候诊室的口腔教育展板或视频资料等。局部麻醉,镇定药物无痛治疗。提高口腔保健和卫生教育,从儿童开始定期接受口腔保健,使其对口腔治疗有心理准备和习惯过程。
总之,牙科畏惧症是世界性问题,随着我国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治好牙病,还要求在舒适的心境中接受治疗。因此,牙科畏惧症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问题。口腔医务工作者不仅要能治好牙病,更要了解病人的心理,采取有效措施把牙病诊治过程中的痛苦及由此引起的牙科畏惧症症降到最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3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