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第1页 |
参见附件(2827KB,2页)。
【摘要】目的 探究B超对绝经前后的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作用,并对子宫内膜癌做临床的病理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我院通过B超诊断的原发性未绝经和绝经后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的其内膜厚度,并对其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内膜厚度可分为三个部分,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理分级,病理分期有统计学意义,B超诊断的绝经后组的准确率高于绝经前组。结论 B超以内膜增厚程度作为子宫内膜癌的评估标准,绝经前后的诊断标准的病理分级,病理分期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B超 子宫内膜癌 病理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76-02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早些年前多发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近年有年轻化的趋势,还存在早期症状不被重视,难以确诊的状况。本文对绝经前后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经B超表现出的病理特征及B超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进一步得探究B超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收治的4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未绝经组16例,年龄在34-52岁,平均年龄42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频发。绝经组29例,年龄在48-78岁,平均60岁,绝经时间为1-19年,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出血量多少不等,时间长短不一。
1.2 方法
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超声诊断仪,让患者适度充盈膀胱,然后平躺仰卧, 仪器对子宫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扫查。根据子宫的纵向来测量内膜的最大厚度,观察内膜回声及其与子宫肌壁的界限,同时应观察卵巢有无肿物,并对观察得到的数据和结果做详细的记录。子宫内膜的厚度测量是为子宫腔前后壁内膜与子宫肌层交界处高回声之间的距离,测量记录当子宫内膜被腔内液体分开时两层厚度的总和[1]。
2 结果
B超诊断两组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
B超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的对照:
子宫内膜癌患者在B超检查中都能发现子宫增大和内膜增厚,即使在检查中子宫大小、内膜厚度正常也不能排除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因为在B查检查中漏诊病例中均有出现。
Nasr[2] 等认为以子宫内膜厚度以5mm 作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临界值为合适临界值,作为绝经组当内膜增厚>5mm 以上应建议诊刮。对于绝经前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会造成内膜不规则增厚, 超声诊断厚度> 10mm 以上应建议诊刮以防漏诊。
3 讨论
一般认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与无孕激素对抗的长期大量雌激素刺激有关。有报道叙述绝经前后的子宫内膜癌有一定区别,认为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发生多与雌激素无关。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糖尿病患病率明显要高于绝经前患者,其他高危因素、临床分期、病理分化及类型对子宫内膜癌的患病率没有重大影响。也有研究证实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类型与绝经前都是子宫内膜样腺癌。
B超是一种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无创伤,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费用, 在诊断内膜病变有很大的诊断价值[3]。B超提高了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在临床中多以内膜增厚的程度作为主要的评估标准。未绝经的患者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多为月经紊乱及阴道异常出血,多数还伴有腰酸及腹部胀痛感。这些症状亦与月经紊乱、子宫内膜炎等混乱而导致漏诊或误诊,从而失去早期诊疗机会。因此对长期月经不调的患者应采用B超进行排查子宫内膜癌。但B超无法进行组织学确诊,所以对早期病变的分辨率有限。根据某统计资料显示, 所有患者在异常出血后即有B超检查结果, 但由于医生片面的认为宫腔内的积血和内膜未完全脱落会导致生育年龄妇女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5mm,而没有要求患者进行诊刮,直接按功血或子宫内膜炎进行治疗。对于绝经后的患者,因为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警惕性,在诊断上多采取的优先原则,就极易引起医生主观上对患者子宫内膜癌的漏诊, 尤其当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时更易发生漏诊。
总之,B超只能作为一项子宫内膜癌的筛选检查,通过检查子宫内膜厚度的改变来提示病变存在的可能性,但在临床上更要根据内膜的形态,内膜与肌层的关系来鉴别病变的良恶性,要经过病理的全面诊断和分析,提高对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的认识,来减少不必要的漏诊,B超的不能代替诊刮和宫腔镜,要本着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及早使用诊刮和宫腔镜确诊,为患者尽早得到有效的诊治提供有力的信息。
参考文献
[1]Mark HE. 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transvaginalul trasonography and diagnostic hysteroscopy in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2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