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发室性早搏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470KB,2页)。
【摘要】目的 用动态心电图对频发室性早搏进行分析。探讨评价病理性室性早搏的意义。方法 对72例频发室早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其中38例有器质性心脏病(Ⅰ组),34例无器质性心脏病(Ⅱ组)。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病理性室早高峰时间多在在凌晨和上午时段,多伴有各类器质性心脏病,但器质性心脏病组与非器质性心脏病组频发室早数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上述特点对于评定病理性室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频发室性早搏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88-02
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病理性室早在特殊的临床状态下可引起心律失常性死亡。对此,我们对频发室早(>3000次/24小时)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以能对临床判断和治疗有所裨益。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运用动态心电图检出24小时室早患者72例。其中男40例,女性32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1.58岁)。将其分为两组,Ⅰ组38例,均为经临床明确诊断的各类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年龄30~72岁。Ⅱ组34例,为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年龄18~65岁,检查常规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血生化等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1.2 测量方法 使用秦皇岛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生产TLC4000型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仪记录患者24小时心电图数据。将采集的心电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再经过人工编辑,剔除干扰和伪差,结合受检者记录生活日志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以±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作t检验,计数资料作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2例频发室早患者中,50岁以上31例,其中Ⅰ组25例,占65.79%;Ⅱ组6例,占17.64%,Ⅰ组平均年龄高于Ⅱ组(P<0.05)。且Ⅰ组冠心病26例(68.21%),该组室早发作时伴心悸、胸闷等症状及心电图有ST-T异常改变者明显高于Ⅱ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Ⅰ组室早频度3085~35786次/24小时,Ⅱ组室早频度3011~40132次/24小时,两组患者频发室早数量、频发室早的高峰时间见附表2:
表2 两组患者室早数量及分布时间比较
3 讨论
室早本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只要危险型在于其引起室速、室颤导致心源性猝死。本文对72例通过动态心电图检出频发室早(>3000次/24小时)患者进行分析,Ⅰ组(38例)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平均年龄明显高于Ⅱ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冠心病26例,占68.21%,且该组伴胸闷等症状和心电图上ST-T 改变明显高于Ⅱ组。有学者认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时,缺血心肌与正常心肌复极不同步,造成了心电的不稳定性,易发生心律失常[1]。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早高峰时间多在在凌晨和上午时段,与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好发时间较一致,考虑与交感神经张力周期性增高有关,这种相互关联的现象可能是引起心律失常性死亡的原因之一。
本文结果还显示,器质性心脏病组与非器质性心脏病组频发室早数量差异无显著性,因此室早的数量不能作为 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7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