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37792
鲑降钙素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炎症性肠病所致骨质疏松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周金友 付稻波 杨小健
第1页

    参见附件(2365KB,2页)。

     【摘要】通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预防性应用鲑降钙素和碳酸钙,可明显减少骨质疏松风险。

    【关键词】炎性肠病 激素 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R58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167-02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发病机制可能由感染、遗传、免疫等因素作用于易感人群,使肠道免疫反应紊乱,导致肠组织炎性病变与结构破坏[1]。炎症性肠病的传统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其基本药理作用是抑制或调节过度的炎性反应,是治疗IBD的基础用药。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容易导致骨质疏松,明显增加骨折风险。我们对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预防性应用鲑降钙素和碳酸钙,发现明显减少骨质疏松风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均经肠镜确诊,其中UC 61例、 CD 37例,病程2-4.5年;男42例、女56例;年龄16-67岁、平均47±3.46岁;

    1.2 方法 9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全部病例治疗剂量是泼尼松40-60mg/d,或者1mg/kg·d,从第12周开始逐渐减量,使用14-16周。对于口服激素无效的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可改用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0-60mg/d,或者氢化可的松200-300mg/d。观察组应用激素同时每周2次肌肉注射鲑降钙素50μ,同时每天服用碳酸钙600mg。

    1.3 监测指标 每例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测骨密度改变值。

    天津圣鸿医疗器械专业生产的骨密度测定仪,是对人体骨矿物质密度(BMD)的测量质控(腰椎体膜的变异系数为0.9%,人体腰椎测定变异系数为1.3%)。我们对98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测定腰椎(L1~L4)和股骨上端(股骨颈,Ward′s区﹑粗隆)BMD,以最低部位的BMD值为观测指标。BMD疗效标准:以(治疗后-治疗前)BMD/治疗前BMD来表示。显效:上升>2%;有效:上升>1%;无效:上升<1%;加重:下降>1%。采用了中华医学会推荐的北京协和医院余卫教授发展的QCT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进行QCT软件处理。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处理用药前后采用自身对照x2检验。

    2 结果

    按BMD疗效标准观察组比对照组骨质疏松风险明显减少,p 值 <0.01 。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骨质疏松是应用GC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增加骨折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骨质丢失的程度与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量和时间相关,尤其是在应用GC的初始几个月骨质丢失较为明显,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可增加2-3倍 [2]。英国一项调查研究推测,针对GC所致骨质减少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不到14%[3]。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191名长期服用GC的患者中20%发生了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GC抑制成骨作用,促进细胞凋亡,GC可抑制成骨细胞形成,促进成骨细胞及骨细胞凋亡,GC抑制护骨素生成,促进骨吸收。GC通过抑制脑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性激素水平下降,而雌激素水平的减少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增加骨吸收, 影响维生素D代谢,GC通过减少维生素D受体数量,引发维生素D作用抵抗,增加肠黏膜对1,25(OH)2D3的降解,使成骨细胞分泌骨钙素减少,进而影响钙、磷的吸收及骨的形成。

    我们通过观察,显示鲑降钙素能较好地预防糖皮质激素治疗炎症性肠病所致骨质疏松。当然我们观察的病例数较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6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