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本组共59例我院2010年3月-12月中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为11个月-4岁,平均年龄为2.3岁,所有患者均为住院患者,住院天数为2-42天,平均天数为9.8天。结果 本组59例患者中,治愈37例,好转7例,未愈1例,死亡2例,其他12例。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肺水肿、循环衰竭,且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1~2岁幼儿发病率较高。病情变化迅速,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本组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176-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本文中,笔者通过总结5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资料,分析护理方法,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59例我院2010年3月-12月中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为11个月-4岁,平均年龄为2.3岁,所有患者均为住院患者,住院天数为2-42天,平均天数为9.8天。临床表现为头吐白沫、持续高热、昏迷、呼吸急促或者不规律、抽搐、脉搏减弱或消失等。
所有患者均入住PICU,常规给予氧气2~3L/min 持续吸入和心电监护,动态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病毒、退热及其他对症治疗处理,同时加强营养、注重局部护理。治疗措施有:①大剂量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②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③甘露醇降颅压,必要时加用白蛋白、速尿;④呼吸支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
2 结果
本组59例患者中,治愈37例,好转7例,未愈1例,死亡2例,其他12例。
3 护理方法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由于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心肌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等,神经源性肺水肿,危及患儿生命。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了解各种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如有头痛、呕吐、易烦躁、颈僵直肢体抖动等现象,则警惕无菌性脑膜炎。如出现呼吸浅快,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则应考虑肺水肿。心率异常增快与体温不成比例,心慌、心肌酶谱检测出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异常增高,应高度怀疑发生心肌炎的可能[2]。一经发现上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按医嘱给予相应处理。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如呼吸机、吸引器等,以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抢救。协助医生做腰穿、心电图、胸片、头颅MRI 检查等,以便早期诊断,以提高治愈率。本组除了2例入院时已经处于肺出血休克者死亡外,其余均好转迁出PICU。
3.2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3.2.1 体位护理 取仰卧位床头抬高30-45度可有效减少VAP的发生率。
3.2.2 人工气道的护理 加强人工气道的湿化、温化。在加温湿化时要注意调节水温在32-35度为宜,避免气道粘膜损伤。充分有效的湿化气道能降低痰栓的形成。
3.2.3 吸痰的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引频率可根据患者痰液量的情况酌情掌握。因手足口病患者机械通气时常采用高PEEP呼气末正压,因此我科常采用密闭式吸痰管且不提倡气囊放气[3]。密闭式吸痰管的优点有: 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减少肺容积的下降, 维持较好氧合状态, 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提高工作效率。
吸痰的顺序:吸口腔→吸气管内→再口腔,吸痰时做到无菌操作,吸痰前后予高浓度氧气吸入,操作时做到“ 轻、快 、转、散”
“ 轻” 即吸痰动作轻柔,吸痰管要轻轻插入,不要用力过猛;
“ 快” 即动作要迅速,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8~10s ;
“ 转” 即采用边捻转、边吸引、边上提的吸痰方法,防止拉锯式和边插边吸的损伤性吸痰;
“ 散” 即采用多孔吸痰管( 除端孔外在不同高度有不等的侧孔) 。
3.2.4 防止误吸 常规留置胃管,防止误吸的发生。
3.3 用药的护理 重症患者均使用了免疫球蛋白、脱水剂、糖皮质激素等。使用这些药物前应了解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如使用免疫球蛋白前后应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禁止加任何药物,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致不良反应发生。使用甘露醇时应注意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液体外渗等现象。使用大剂量甲强龙时,使用前、中、后,应监测血糖及血压的变化。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
3.4 高热的护理 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常有持续高热不退,而高热使组织代谢增加,加重脑缺氧,使已损伤的脑组织损害进一步加重。合理有效的降温至关重要,可用冰枕、冰帽或冰毯机,冰毯机降温效果好。必要时加用退热药。
3.5 消毒隔离 我科PICU采用层流洁净病房,将手足口病集中收治在隔离室,限制患儿及家属出入。加强床边隔离,每床设专门的听诊器及配备0.5%碘伏快速手消毒剂,每次检查及护理患儿后应消毒手及听诊器,对患儿的各种用具,如餐具、玩具用500mg/l的爱尔施溶液浸泡后清洗,呕吐物及粪便用含氯消毒液处理,病区的物体表面用500mg/l的爱尔施溶液擦拭,床垫、棉被的终末消毒用床单位消毒机消毒,患儿产生的生活垃圾投入黄色垃圾袋按感染类垃圾处理。经过有效的消毒隔离未发生一例院内交叉感染。
3.6 基础护理 床铺应平整干燥,患儿衣服选择宽大、柔软的棉质衣服,经常更换。勤剪指甲,双手可套宽松的手套,以防抓破疹子而造成皮肤感染。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流质饮食。昏迷或口腔溃疡、疼痛、张口困难不能进食的患者可采用鼻饲,鼻饲时应注意食物的温度和注入的速度,并确保胃管的位置,严防吸入或窒息等意外的发生。应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昏迷患者或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棒醮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擦洗口腔时动作要轻、快、棉签应是滚动,切不可摩擦,尽量减少患儿痛苦。
3.7 心理护理 入住ICU的患者都是重症患者,且家属不能陪伴在患儿身边,患儿及家属心理压力大,存在着分离焦虑症,这对于疾病的治疗非常不利。患儿年龄小,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忍受病痛的折磨,家长不能陪护,患儿往往不知如何表达,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此时,护理人员要有耐心,责任心、不可焦躁,不可对患儿大声呼喊或有任何不耐烦的行为,可以与患者进行简单愉快的沟通,病室可播放幼儿喜欢的动画片或一些舒缓的轻音乐,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患者感受到护士象亲人,是可以依赖的,可顺利配合治疗及护理。对于患儿的家长来说,孩子入住重症室,自己不能在身边陪护,烦躁,焦虑的情绪是肯定的,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正确向患者的家长讲解病情,不可夸大,不可失真,让患者冷静,这样才有利于患儿的治疗。本组患者死亡2例,由于沟通及时有效,未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与家长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4 总结
重症手足口病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肺水肿、循环衰竭,且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1~2岁幼儿发病率较高。病情变化迅速,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本组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 [S] .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
[2]陈柳君.1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4):1275.
[3]邱海波. ICU主治医师手册[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2271., http://www.100md.com(陈丽石羡)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176-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本文中,笔者通过总结5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资料,分析护理方法,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59例我院2010年3月-12月中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为11个月-4岁,平均年龄为2.3岁,所有患者均为住院患者,住院天数为2-42天,平均天数为9.8天。临床表现为头吐白沫、持续高热、昏迷、呼吸急促或者不规律、抽搐、脉搏减弱或消失等。
所有患者均入住PICU,常规给予氧气2~3L/min 持续吸入和心电监护,动态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病毒、退热及其他对症治疗处理,同时加强营养、注重局部护理。治疗措施有:①大剂量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②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③甘露醇降颅压,必要时加用白蛋白、速尿;④呼吸支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
2 结果
本组59例患者中,治愈37例,好转7例,未愈1例,死亡2例,其他12例。
3 护理方法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由于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心肌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等,神经源性肺水肿,危及患儿生命。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了解各种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如有头痛、呕吐、易烦躁、颈僵直肢体抖动等现象,则警惕无菌性脑膜炎。如出现呼吸浅快,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则应考虑肺水肿。心率异常增快与体温不成比例,心慌、心肌酶谱检测出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异常增高,应高度怀疑发生心肌炎的可能[2]。一经发现上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按医嘱给予相应处理。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如呼吸机、吸引器等,以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抢救。协助医生做腰穿、心电图、胸片、头颅MRI 检查等,以便早期诊断,以提高治愈率。本组除了2例入院时已经处于肺出血休克者死亡外,其余均好转迁出PICU。
3.2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3.2.1 体位护理 取仰卧位床头抬高30-45度可有效减少VAP的发生率。
3.2.2 人工气道的护理 加强人工气道的湿化、温化。在加温湿化时要注意调节水温在32-35度为宜,避免气道粘膜损伤。充分有效的湿化气道能降低痰栓的形成。
3.2.3 吸痰的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引频率可根据患者痰液量的情况酌情掌握。因手足口病患者机械通气时常采用高PEEP呼气末正压,因此我科常采用密闭式吸痰管且不提倡气囊放气[3]。密闭式吸痰管的优点有: 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减少肺容积的下降, 维持较好氧合状态, 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提高工作效率。
吸痰的顺序:吸口腔→吸气管内→再口腔,吸痰时做到无菌操作,吸痰前后予高浓度氧气吸入,操作时做到“ 轻、快 、转、散”
“ 轻” 即吸痰动作轻柔,吸痰管要轻轻插入,不要用力过猛;
“ 快” 即动作要迅速,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8~10s ;
“ 转” 即采用边捻转、边吸引、边上提的吸痰方法,防止拉锯式和边插边吸的损伤性吸痰;
“ 散” 即采用多孔吸痰管( 除端孔外在不同高度有不等的侧孔) 。
3.2.4 防止误吸 常规留置胃管,防止误吸的发生。
3.3 用药的护理 重症患者均使用了免疫球蛋白、脱水剂、糖皮质激素等。使用这些药物前应了解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如使用免疫球蛋白前后应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禁止加任何药物,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致不良反应发生。使用甘露醇时应注意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液体外渗等现象。使用大剂量甲强龙时,使用前、中、后,应监测血糖及血压的变化。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
3.4 高热的护理 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常有持续高热不退,而高热使组织代谢增加,加重脑缺氧,使已损伤的脑组织损害进一步加重。合理有效的降温至关重要,可用冰枕、冰帽或冰毯机,冰毯机降温效果好。必要时加用退热药。
3.5 消毒隔离 我科PICU采用层流洁净病房,将手足口病集中收治在隔离室,限制患儿及家属出入。加强床边隔离,每床设专门的听诊器及配备0.5%碘伏快速手消毒剂,每次检查及护理患儿后应消毒手及听诊器,对患儿的各种用具,如餐具、玩具用500mg/l的爱尔施溶液浸泡后清洗,呕吐物及粪便用含氯消毒液处理,病区的物体表面用500mg/l的爱尔施溶液擦拭,床垫、棉被的终末消毒用床单位消毒机消毒,患儿产生的生活垃圾投入黄色垃圾袋按感染类垃圾处理。经过有效的消毒隔离未发生一例院内交叉感染。
3.6 基础护理 床铺应平整干燥,患儿衣服选择宽大、柔软的棉质衣服,经常更换。勤剪指甲,双手可套宽松的手套,以防抓破疹子而造成皮肤感染。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流质饮食。昏迷或口腔溃疡、疼痛、张口困难不能进食的患者可采用鼻饲,鼻饲时应注意食物的温度和注入的速度,并确保胃管的位置,严防吸入或窒息等意外的发生。应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昏迷患者或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棒醮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擦洗口腔时动作要轻、快、棉签应是滚动,切不可摩擦,尽量减少患儿痛苦。
3.7 心理护理 入住ICU的患者都是重症患者,且家属不能陪伴在患儿身边,患儿及家属心理压力大,存在着分离焦虑症,这对于疾病的治疗非常不利。患儿年龄小,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忍受病痛的折磨,家长不能陪护,患儿往往不知如何表达,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此时,护理人员要有耐心,责任心、不可焦躁,不可对患儿大声呼喊或有任何不耐烦的行为,可以与患者进行简单愉快的沟通,病室可播放幼儿喜欢的动画片或一些舒缓的轻音乐,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患者感受到护士象亲人,是可以依赖的,可顺利配合治疗及护理。对于患儿的家长来说,孩子入住重症室,自己不能在身边陪护,烦躁,焦虑的情绪是肯定的,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正确向患者的家长讲解病情,不可夸大,不可失真,让患者冷静,这样才有利于患儿的治疗。本组患者死亡2例,由于沟通及时有效,未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与家长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4 总结
重症手足口病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肺水肿、循环衰竭,且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1~2岁幼儿发病率较高。病情变化迅速,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本组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 [S] .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
[2]陈柳君.1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4):1275.
[3]邱海波. ICU主治医师手册[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2271., http://www.100md.com(陈丽石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