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37741
冰毯联合冰帽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刘映红
第1页

    参见附件(3982KB,3页)。

     【摘要】目的 对中枢性高热患者应用冰毯及冰帽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探讨。方法 随机将2008年1月~2009年7月,中枢性高热患者52例分为A组和B组。A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冰敷降温。B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冰毯及冰帽降温。比较两组患者降温效果、GLS评分及病死率。结果 采用电冰毯及冰帽亚低温治疗,降温效果显著,能够提高GLS评分,但对患者的病死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中枢性高热患者采用冰毯及冰帽降温,具有安全可靠、制冷速度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物理降温效果欠佳的问题,作用持久而恒定,好转率高,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冰毯 冰帽 亚低温 中枢性高热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204-03

    中枢性高热主要是由于丘脑下部散热中枢受损所致,表现为体温迅速上升,出现39~40℃以上的高热,躯干温度高而肢体温度次之,解热镇痛剂无效,物理降温治疗有效[1]。采取有效的降温方法预防或控制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重要手段。本院2007年开始采用长春安泰电子产品有限公司zlj-2000颅脑降温抢救(监护)综合治疗仪做为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主要治疗手段,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7月,中枢性高热患者5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18~74岁,平均47.2±4.3岁,重型颅脑外伤12例,脑出血21例,大面积脑梗塞9例,脑干梗塞10例,GLS评分3~8分。所有52例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诊断为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的中枢性高热,且体温均在39.0℃~42℃。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对照组26例。

    1.2 方法

    1.2.1 分组

    两组均予以降颅压、保护脑细胞、防止感染及预防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A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冰敷降温。B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冰毯及冰帽降温。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疾病的轻重程度、发病及开始治疗时间、并发症以及既往史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加用局部冰敷降温,每隔30min行擦浴1次,且用于冰敷的冰块融化后要及时更换,以保证降温效果,同时要注意变换冰块放置位置,以免冻伤局部皮肤。B组患者入院后立即使用长春安泰电子产品有限公司zlj-2000颅脑降温抢救(监护)综合治疗仪,设定温度(34±1)℃进行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72 h (患者意识清醒后停止治疗),通过体表散热使中心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通常在32℃~35℃之间。

    1.2.3 观察指标

    两组入院后均检测体温、呼吸、心率1次/h,每2h测血压1次,以观察亚低温对生命体征的影响,并对两组间死亡率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降温方法疗效比较采用X检验。

    2 结果

    2.1 降温后两组病例疗效比较(见表1)。

    A组与B组在降温5小时及12小时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表1 两组病例体温比较

    注:*为P<0.05

    2.2 降温72小时后两组GLS评分比较(见表2)

    两组病例在治疗后72小时,GL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病例GLS评分比较

    注:*为P<0.05

    2.3 两组病例死亡率比较

    A组存活18例(69.2%),死亡8例(30.8%);B组存活16例(61.5%),死亡10例(38.5%)。两组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护理体会

    3.1 基础护理

    病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18~22℃。湿度(60±10)%,通风良好,减少人员流动,避免噪声及强光刺激;冰毯及冰帽降温时,同时进行心电、血压、呼吸、脉搏、血氧、体温监测[2]。对照组采用局部冰袋、冰帽降温、每隔30 min行擦浴。患者由于高热代谢增加,消耗体内大量糖、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应做好营养支持,可采用鼻饲高能量流质,并适当增加水分的摄入,同时也可静脉补充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和维生素。

    3.2 冰毯机的运行观察

    冰毯机运行过程中,护士要随时观察主机运作情况。如管道是否通畅,主机是否工作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要保证患者体温平稳地降至正常[3]。

    3.3 体温调节护理

    肛温和鼻腔温度保持在32℃~35℃比较安全,过高则达不到降温的目的。因此在护理患者时要严密观察降温仪工作,严禁忽高忽低,并防止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寒战。寒战时耗氧量可增加100%~300%,并产生热量,对降温不利。复温时多主张自然复温。

    3.4 呼吸系统护理

    急性脑卒中亚低温状态下,患者的自身抵抗力降低,易并发呼吸系统感染,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特别是气管切开后更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必须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严格气管内吸痰的无菌操作,做好呼吸道的湿化和雾化,并定时翻身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防止痰痂形成和呼吸道干燥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

    3.5 循环系统护理

    ICU中危重病人各脏器功能减弱,大多合并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在使用冰毯及冰帽时,体温降低导致血管收缩、血容量下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因此,病人降温时要持续监测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处理,必要时停用冰毯及冰帽。掌握冰毯及冰帽使用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加强心电监护。2例病人对冰毯及冰帽降温敏感,体温降得过低,护士未及时发现而导致病人体温不升,经停用冰毯及冰帽,并报告医生,进行合理复温后病人恢复正常。

    3.6 抽搐、寒战的监测

    ICU病人抽搐、寒战发生率较高,降温过程中如出现上述症状首先要排除其他原因(如癫痫)引起的症状,如发现是亚低温治疗原因导致病人体温下降过低而引起的反应,可先暂停冰毯及冰帽降温,然后加强四肢的安全保护,加盖棉被,但不可用热水袋,以免血管舒张带来不良后果。可遵医嘱给予一定的药物,合并其他症状时也应对症处理,安全应用。降温过程应缓慢进行,预先可设定温度然后慢慢下调。

    3.7 皮肤护理

    降温毯置于患者躯干和臀部,皮肤温度较低,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易发生冻伤和褥疮。因此,降温毯应铺于床单下,勿皱折,防止降温毯雾水渗湿,并及时更换,保持床单清洁干燥,且按时翻身、按摩,每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检查皮肤有无发红、硬结,预防压疮及冻伤的发生[4]。另外,因头部置冰帽,翻身前后要检查冰帽是否移位,检查耳廓处皮肤是否冻伤,保证冰帽的使用效果和防止冻伤。亚低温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压疮及冻伤。

    3.8 预防并发症

    亚低温治疗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呼吸减慢,排出减少或下降,故可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心律失常、心肺并发症等[5]。患者体温过低(< 35℃)时禁用冰毯,否则会加速机体呼吸、循环、代谢减慢甚至终止而导致死亡[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98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