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157003
替米沙坦预防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努热依拉.哈力
第1页

    参见附件(2540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预防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预防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口服胺碘酮,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替米沙坦,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观察期间阵发性房颤复发率、首次复发时间的差异;疗程结束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阵发性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首次复发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预防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房颤复发,延迟首次复发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替米沙坦 高血压 阵发性房颤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25-02

    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期间常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我院采用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患者,较好地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年龄5l~76岁,平均年龄(65.3±13.6)岁;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病程0.5~8年,平均病程(4.2±1.3)年;其中男性45例,女性33例。全部患者均经3次以上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反复房颤发作,发作时有心悸、胸闷等症状,心功能Ⅰ~Ⅱ级者。同时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40mm、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房颤等。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阵发性房颤发作终止后进入临床观察期。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第1周给予600mg/d,第2周减量至400mg/d,第3周减量至200mg/d并维持[1]。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治疗,第1~2周给予40mg/d,若无低血压现象,第3周加量至80mg/d。治疗过程中若血压降低于90/60mmHg,则将替米沙坦剂量减半[2]。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观察期间阵发性房颤复发率、首次复发时间的差异;疗程结束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阵发性房颤复发率和首次复发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阵发性房颤复发12例,复发率30.77%,首次复发时间为(82.1±19.3)d;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阵发性房颤复发7例,复发率为17.95%,首次复发时间为(98.8±25.1)d。观察组阵发性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首次复发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复发率和首次复发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为(157.2±32.5)mmHg,舒张压为(101.4±23.7)mmHg;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为(160.1±35.3)mmHg,舒张压为(102.2±25.1)mmHg;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为(130.3±28.4)mmHg,舒张压为(92.1±19.3)mmHg;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为(128.8±26.7)mmHg,舒张压为(90.9±20.0)mmHg。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持续高血压状态不仅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继发心房结构变化,还可导致心肌纤维化,心房内压力处于持续增高状态,影响了心肌局部转换酶水平表达,增强了血管紧张素Ⅱ在心房的作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率增加[3]。

    胺碘酮是一种苯丙呋喃衍生物,为临床常用的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阻断钾离子通道、抑制开放状态的钾电流、阻滞L型钙通道。虽然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功能强大,但窦性心律维持作用较弱。替米沙坦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可竞争性抑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具有持久而明显的降压作用。还可拮抗心肌细胞迁移与增殖、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等不利作用,延缓心房重构进程,维持窦性心律[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4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