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儿童脑性瘫痪以及并发外翻足的诊断
【摘要】儿童脑性瘫痪性外翻足通过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相结合确诊,以及尽早进行选择治疗,对儿童脑性瘫痪性外翻患儿的全面康复,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与成长 、家庭和睦、社会发展和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儿童脑性瘫痪 外翻足 诊断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0-02
儿童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患儿自出生前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菲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其它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不尽相同,发达国家脑瘫患病率为1.8%o~4.9%o活婴,多集中在2%o~3% 之间。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脑瘫患儿存在地区差别。我国在1997年至1999年曾对江苏、河北、黑龙江、四川、甘肃及广西等省、自治区进行大规模脑瘫流行病学调查,在1~7岁小儿中,脑瘫患病率为1.2%o~2.7%o,是继脊髓灰质炎基本被控制后致我国儿童肢体残疾主要疾病之一。因此研究脑瘫的防治是社会进步的需要。现概述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儿童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
① l周岁以内出现中枢性运动障碍的症状;②肌张力异常;③静止或运动时姿势异常。同时具备① 和② 或③ ,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即可诊断脑瘫。
1.1 小儿脑瘫的诊断依据 观察其是否具有脑瘫的下列临床表现(主要是指患儿在出生后6~9个月内表现出来的脑性症状):① 易激惹.持续哭闹或过分安静,哭声做弱.哺乳吞咽困难,易吐,体重增加缓慢;② 肌张力低下,自发运动减小;③ 身体发硬,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④ 反应迟钝,不认人,不会哭;⑤ 痉挛发作;⑥ 大运动发育滞后,出现手握拳、斜视等 。
1.2 辅助检查 ① 头颅CT可见脑 质减少,脑室扩大,脑萎缩及脑发育畸形等异常,甚至大舾的发质、皮质下、基底节、中脑和小脑亦可见异常;② 脑超声波检查,脑瘫患儿的脑部B超显示越明显,病情越严重 。③ 脑电图检查.脑耀合并癫痫时,脑电图异常率为40% ~90%,而脯电地形图的异常率为82.7%。这说明脑地形图对脑瘫的诊断也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指标 。④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能准确地反映出脑瘫患儿脑内病变,的解剖部位,范围以及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能力 。上述五项检查各有侧重,为患儿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 百拇医药
2 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和发病率
由于脑瘫发病过程复杂,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且目前尚未有一种获得公认的脑瘫动物模型,以供对其确切病理机制进行研究。因为其病因学大多以流行病学为基础。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 产前因素:包括宫内感染、宫内发育迟缓、妊娠期外伤、多胎妊娠等。② 产时因素:主要是早产(由围产期窒息造成的脑瘫占8% ~10%)、难产(难产可造成脑损伤和缺氧后果)。③ 产后因素:可能导致脑瘫的新生儿并发症包括:高胆红素血症、失血、感染等原因引起的新生儿休克,颅脑损伤及癫痫抽搐等。④ 遗传因素:一些脑瘫患儿可有家族遗传病史,在同辈或上辈的母系及父系家族中有脑瘫、智力障碍或先天畸形等。近亲结婚出生的幼儿中脑瘫的发生率增高。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是目前公认的最主要的脑瘫致病因素,且孕期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脑瘫患病率越高。
3 儿童脑性瘫痪的临床治疗现状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治疗脑瘫的特效中药和西药 ,所以脑瘫患儿一旦确诊.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其治疗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10类:① 外科手术;② 西药药物;③ 中医治疗;④ 物理治疗;⑤ 矫形器疗法:⑥ 运动疗法;⑦ 作业疗法;⑧ 语言疗法;⑨ 音乐文体疗法;⑩ 感觉综合疗法 另外还有药浴治疗和石蜡治疗等。纵观脑瘫的l0余种治疗方法.真正可以自立营垒的,有其完整的理论基础.又有其成功的I临床实践的治疗方法的,非中医治疗莫属。除了外科手术、西药疗法外的大多其它疗法.如药浴疗法、石蜡疗法、物理疗法等都可归于中医治疗的范畴。
, 百拇医药
4 儿童脑性瘫痪性外翻足诊断
脑性瘫痪所引致的外翻足畸形通常简称为脑瘫性外翻足。脑性瘫痪在本质上是大脑的非进行性缺
陷或损害所引起的姿势和运动障碍,早期以肌力及肌张力不平衡为主要改变。如果这种肌力及肌张力不平衡持续存在,不仅引起儿童产生某些畸形,而且将使其进行性加重。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新生儿ICU使低胎龄、低体重的婴儿得以存活以及高龄产妇的增多使得儿童脑瘫的发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但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大脑瘫痪无法治愈。我们的责任是通过提供支具和重建肌力平衡来改善功能和防止畸形的发展,重建肌力的方法包括软组织松解、肌腱转位或截骨手术等。大脑性瘫痪引起的畸形很多,本文仅就脑瘫性外翻足的诊断与矫形手术方法作一介绍。
5 儿童脑性瘫痪性外翻足发生机制与诊断
在儿童脑性瘫痪患儿中25%患儿发生足外翻畸形,在截瘫和四肢瘫的年长儿童中尤为常见。42%的痉挛性截瘫和68%的四肢瘫病人发生马蹄足外翻,通常双侧发病,表现为穿鞋不适和距骨头的胼胝体形成,作为足外翻的继发性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出现拇外翻,从而引发疼痛。足外翻可能南痉挛性的腓骨肌、胫后肌力减弱、腓肠肌紧张或以上的综合因素引起。挛缩的三头肌作用于跟骨,使踝关节正常的背屈活动受限,从而使其背屈发生于中跗关节,作为背屈活动的一部分跟骨发生外翻,前足在中跗关节外展,距骨较正常位置更靠内而且垂直。
, 百拇医药
检查脑瘫性外翻足时,必须对同时存在的马蹄和跟性足畸形一并进行临床评估。通常刚开始检查时小腿三头肌并不紧张,但随着检查时间的延长,小腿三头肌张力增高,此时检查者必须保持后足在内翻的位置上然后背屈踝关节,来衡量是否合并马蹄畸形。通常,病人站立时表现为偏平足、后足马蹄、距骨头跖屈等。必须拍摄站立位的X线片,侧位片尤为重要。侧位X线片上根据后足的位置能判断是否有马蹄和跟性足畸形,距骨是否跖屈以及跖屈的程度。正位X线片上表现为舟状骨外移,不能完全覆盖距骨头。另外,还应该拍摄踝关节的站立位片,足外翻同时并发踝关节外翻并非少见,表现为腓骨远端的骺板线上移,偏移了在胫骨远端骺线正常的关节平面水平。根据患儿的病史、全身其他的表现,结合以上的临床体征和X线检查,不难作出脑瘫性外翻足的诊断。
总上所说,对于儿童脑性瘫痪性外翻足通过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相结合容易确诊,确诊后尽早进行选择诊疗或者6岁之前一般考虑保守治疗和软组织的手术,但疗效不确实。在年长儿童,应采用完全、持久、有效的骨性手术来矫正足外翻,勿忘同时松解挛缩的软组织。总之,儿童脑性瘫痪性外翻足尽早诊疗以及全面康复,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与成长 、家庭和睦、社会发展和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735-737.
[2]祁岩超. 刘振寰.4,JL脑瘫的治疗现状与展望.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 9卷第1期:102.
[3]顾章平,儿童脑瘫性外翻足的诊断与矫形手术方法及选择.临床小JLJ'b科杂志2007年4月第6卷第2期:63., http://www.100md.com(布力布力克孜.阿不都米吉提 阿布力克木.库尔班)
【关键词】儿童脑性瘫痪 外翻足 诊断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0-02
儿童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患儿自出生前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菲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其它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不尽相同,发达国家脑瘫患病率为1.8%o~4.9%o活婴,多集中在2%o~3% 之间。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脑瘫患儿存在地区差别。我国在1997年至1999年曾对江苏、河北、黑龙江、四川、甘肃及广西等省、自治区进行大规模脑瘫流行病学调查,在1~7岁小儿中,脑瘫患病率为1.2%o~2.7%o,是继脊髓灰质炎基本被控制后致我国儿童肢体残疾主要疾病之一。因此研究脑瘫的防治是社会进步的需要。现概述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儿童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
① l周岁以内出现中枢性运动障碍的症状;②肌张力异常;③静止或运动时姿势异常。同时具备① 和② 或③ ,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即可诊断脑瘫。
1.1 小儿脑瘫的诊断依据 观察其是否具有脑瘫的下列临床表现(主要是指患儿在出生后6~9个月内表现出来的脑性症状):① 易激惹.持续哭闹或过分安静,哭声做弱.哺乳吞咽困难,易吐,体重增加缓慢;② 肌张力低下,自发运动减小;③ 身体发硬,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④ 反应迟钝,不认人,不会哭;⑤ 痉挛发作;⑥ 大运动发育滞后,出现手握拳、斜视等 。
1.2 辅助检查 ① 头颅CT可见脑 质减少,脑室扩大,脑萎缩及脑发育畸形等异常,甚至大舾的发质、皮质下、基底节、中脑和小脑亦可见异常;② 脑超声波检查,脑瘫患儿的脑部B超显示越明显,病情越严重 。③ 脑电图检查.脑耀合并癫痫时,脑电图异常率为40% ~90%,而脯电地形图的异常率为82.7%。这说明脑地形图对脑瘫的诊断也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指标 。④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能准确地反映出脑瘫患儿脑内病变,的解剖部位,范围以及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能力 。上述五项检查各有侧重,为患儿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 百拇医药
2 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和发病率
由于脑瘫发病过程复杂,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且目前尚未有一种获得公认的脑瘫动物模型,以供对其确切病理机制进行研究。因为其病因学大多以流行病学为基础。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 产前因素:包括宫内感染、宫内发育迟缓、妊娠期外伤、多胎妊娠等。② 产时因素:主要是早产(由围产期窒息造成的脑瘫占8% ~10%)、难产(难产可造成脑损伤和缺氧后果)。③ 产后因素:可能导致脑瘫的新生儿并发症包括:高胆红素血症、失血、感染等原因引起的新生儿休克,颅脑损伤及癫痫抽搐等。④ 遗传因素:一些脑瘫患儿可有家族遗传病史,在同辈或上辈的母系及父系家族中有脑瘫、智力障碍或先天畸形等。近亲结婚出生的幼儿中脑瘫的发生率增高。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是目前公认的最主要的脑瘫致病因素,且孕期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脑瘫患病率越高。
3 儿童脑性瘫痪的临床治疗现状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治疗脑瘫的特效中药和西药 ,所以脑瘫患儿一旦确诊.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其治疗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10类:① 外科手术;② 西药药物;③ 中医治疗;④ 物理治疗;⑤ 矫形器疗法:⑥ 运动疗法;⑦ 作业疗法;⑧ 语言疗法;⑨ 音乐文体疗法;⑩ 感觉综合疗法 另外还有药浴治疗和石蜡治疗等。纵观脑瘫的l0余种治疗方法.真正可以自立营垒的,有其完整的理论基础.又有其成功的I临床实践的治疗方法的,非中医治疗莫属。除了外科手术、西药疗法外的大多其它疗法.如药浴疗法、石蜡疗法、物理疗法等都可归于中医治疗的范畴。
, 百拇医药
4 儿童脑性瘫痪性外翻足诊断
脑性瘫痪所引致的外翻足畸形通常简称为脑瘫性外翻足。脑性瘫痪在本质上是大脑的非进行性缺
陷或损害所引起的姿势和运动障碍,早期以肌力及肌张力不平衡为主要改变。如果这种肌力及肌张力不平衡持续存在,不仅引起儿童产生某些畸形,而且将使其进行性加重。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新生儿ICU使低胎龄、低体重的婴儿得以存活以及高龄产妇的增多使得儿童脑瘫的发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但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大脑瘫痪无法治愈。我们的责任是通过提供支具和重建肌力平衡来改善功能和防止畸形的发展,重建肌力的方法包括软组织松解、肌腱转位或截骨手术等。大脑性瘫痪引起的畸形很多,本文仅就脑瘫性外翻足的诊断与矫形手术方法作一介绍。
5 儿童脑性瘫痪性外翻足发生机制与诊断
在儿童脑性瘫痪患儿中25%患儿发生足外翻畸形,在截瘫和四肢瘫的年长儿童中尤为常见。42%的痉挛性截瘫和68%的四肢瘫病人发生马蹄足外翻,通常双侧发病,表现为穿鞋不适和距骨头的胼胝体形成,作为足外翻的继发性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出现拇外翻,从而引发疼痛。足外翻可能南痉挛性的腓骨肌、胫后肌力减弱、腓肠肌紧张或以上的综合因素引起。挛缩的三头肌作用于跟骨,使踝关节正常的背屈活动受限,从而使其背屈发生于中跗关节,作为背屈活动的一部分跟骨发生外翻,前足在中跗关节外展,距骨较正常位置更靠内而且垂直。
, 百拇医药
检查脑瘫性外翻足时,必须对同时存在的马蹄和跟性足畸形一并进行临床评估。通常刚开始检查时小腿三头肌并不紧张,但随着检查时间的延长,小腿三头肌张力增高,此时检查者必须保持后足在内翻的位置上然后背屈踝关节,来衡量是否合并马蹄畸形。通常,病人站立时表现为偏平足、后足马蹄、距骨头跖屈等。必须拍摄站立位的X线片,侧位片尤为重要。侧位X线片上根据后足的位置能判断是否有马蹄和跟性足畸形,距骨是否跖屈以及跖屈的程度。正位X线片上表现为舟状骨外移,不能完全覆盖距骨头。另外,还应该拍摄踝关节的站立位片,足外翻同时并发踝关节外翻并非少见,表现为腓骨远端的骺板线上移,偏移了在胫骨远端骺线正常的关节平面水平。根据患儿的病史、全身其他的表现,结合以上的临床体征和X线检查,不难作出脑瘫性外翻足的诊断。
总上所说,对于儿童脑性瘫痪性外翻足通过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相结合容易确诊,确诊后尽早进行选择诊疗或者6岁之前一般考虑保守治疗和软组织的手术,但疗效不确实。在年长儿童,应采用完全、持久、有效的骨性手术来矫正足外翻,勿忘同时松解挛缩的软组织。总之,儿童脑性瘫痪性外翻足尽早诊疗以及全面康复,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与成长 、家庭和睦、社会发展和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735-737.
[2]祁岩超. 刘振寰.4,JL脑瘫的治疗现状与展望.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 9卷第1期:102.
[3]顾章平,儿童脑瘫性外翻足的诊断与矫形手术方法及选择.临床小JLJ'b科杂志2007年4月第6卷第2期:63., http://www.100md.com(布力布力克孜.阿不都米吉提 阿布力克木.库尔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