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10期
编号:12156767
论鲫鱼的营养价值及其食疗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1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TS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89-01

    鲫鱼,为鲤科动物鲫鱼之肉或全体。俗名鲫,又名土鱼。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秦国丞相吕不韦撰《吕氏春秋》,载为“鲋鱼”,故又名鲋鱼。因“其美在脊也”,故鲫鱼的鲫字,其右边的“即”,古写作“脊”。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即对此字作了解释:“鱼名,从鱼脊声,资昔切。”今不常用此字,将“脊”换成“即”,也是形声字。可见我国食用鲫鱼的历史是很悠久的。鲫鱼适应性很强,河流、湖泊、塘堰、池沼、渠沟,均可生长,故我国各地均有分布。鲫鱼全身是宝,既可食用,亦可药用。

    1 历代医家的论述

    人们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食用经验,并逐步认识到鲫鱼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还认识到鲫鱼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自汉以后,历代典籍,尤其是医学书籍,对鲫鱼的特殊作用,都有较详细记载。

    南朝梁陶弘景撰《名医别录》认为鲫鱼:“主诸疮,烧,以酱汁和敷之,或取猪脂煎用;又主肠痈。” 这是较早对鲫鱼食疗作用的记载。唐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载:“味甘,平,无毒。” 唐苏敬等人撰《新修本草》中载:“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作鲙,主久赤白痢。” 唐陈藏器撰《本草拾遗》中载:“主虚羸,熟煮食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