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应用效果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756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饮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应用效果,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18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饮食护理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预后。结果 (1)观察组显效45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63.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并发症19例次,发生率为31.7%;对照组并发症72例次,124.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吞咽困难症状,并可降低因吞咽困难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饮食护理 脑卒中 吞咽困难 预后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170-02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在临床十分常见,因评估时间、方法及标准以及病例选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发生率,据有关报道可高达50%以上[1]。急性脑卒中后由于肢体功能丧失,吞咽困难加重了患者自理能力的丧失程度,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饮食与营养摄取,还可能引起脱水和吸入性肺炎等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及时评估和防治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探讨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预后的影响,以寻求降低相关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预后的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18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饮食护理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5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并发吞咽困难,排除其他疾病可导致吞咽困难及精神疾病患者。采用饮水实验测定吞咽困难程度。瞩患者饮温水30ml,记录饮水过程,正常:一次喝完,无呛咳;1度: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2度:两次以上喝完,有呛咳;3度:呛咳不断,放弃饮水。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3~78岁,平均53.2岁;其中脑梗死43例,脑出血17例;吞咽困难程度为1度14例,2度25例,3度21例。对照组58例患者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45~83岁,平均52.8岁;其中脑梗死42例,脑出血16例;吞咽困难程度为1度13例,2度26例,3度19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吞咽困难程度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方法略;观察组患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饮食干预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年龄均较大,患者发病较突然,发病后肢体、思维等功能均受到影响,自理能力较差。多数患者均表现为自信心挫折、抑郁、淡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加上吞咽困难造成的饮食困难、营养摄入不良等,使得患者神情、思维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常。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心理辅导,通过耐心交谈和积极暗示将患者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只有患者的情绪稳定,才能提高饮食质量、促进营养的吸收[2]。
1.2.2 食物的选择 对于吞咽困难尤其伴有消化不良的患者,在日常食物选择上更应该注意,一般选取易消化、富有营养、温度适宜的食物。食物要求柔软、密度及性状均一;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易于咀嚼,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易在食道粘膜上滞留等。在日常饮食计划的制定中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康复程度及喜好进行具体饮食的调整选择。
1.2.3 体位及饮食方法 在饮食体位和方法的选择上,应遵循“易于吞咽、利于消化”的原则,开始进食时可选择30度角仰卧、颈部前倾的姿势进行尝试。对于吞咽困难较严重的患者可适当降低头及颈部,但应注意适可而止,避免过度疲劳。随着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应逐渐抬高角度。偏瘫患者应注意将患侧肩背部用小靠垫垫高,将患者身体牢固固定后再于患者健侧进行喂食。喂食方法应遵循“一口量”的原则,不要超过一口量或少于一口量[3]。因为超过一口量喂食,食物容易从口中溜出或引起咽部滞留,增加患者自主误吸的危险;而少于一口量喂食,则难以触发吞咽反射,不利于患者的自主吞咽。一般应从小量(1~4ml)开始进行喂食,逐渐增加食量,掌握合适的一口量大小,保持不变。
1.2.4 吞咽功能的训练 对吞咽困难的患者积极采用吞咽功能训练方法,可有效的改善自主吞咽障碍症状,对患者日后自主饮食十分有利。本研究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基础训练方法,每天至少进行训练1次,每次练习时间在20min左右。基础训练包括口唇及颊的运动、下颌部运动、舌部运动、冷刺激法、构音及声带内收训练、呼吸及咳嗽训练、喉部上举训练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误吸次数、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吞咽功能改善2度或达到0度;有效:患者吞咽功能改善1度以上;无效:患者吞咽功能基本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显效45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63.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由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并发症19例次,发生率为31.7%;对照组并发症72例次,124.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出血或脑梗死造成的吞咽困难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支配咽喉部肌肉的神经,使吞咽动作无法正常完成。这种吞咽困难的特点是吞咽固体食物较流体食物相对容易些,因此此类患者在饮食安排上与其他类型的吞咽困难有所不同[4]。由于长期吞咽困难对营养摄入及疾病康复有重要影响,而且在饮食发生呛咳等过程中时常发生相关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误吸等,因此对于脑卒中后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吞咽功能的评估,及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计划和饮食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重点在于饮食食物的选择、饮食方法及吞咽功能训练。可为患者配制适合吞咽的食物,应同时注重营养和易于吞咽。遵守少食多餐、一口量的原则,要求患者进食速度缓慢,采取细嚼慢咽的方法。同时应尽早的进行吞咽功能训练,通过锻炼各部位参与咀嚼的肌肉来达到强化吞咽功能的目的。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饮食干预护理方法,较对照组吞咽功能康复效果好,且相关吞咽障碍引起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5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