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血管炎临床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934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血管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视网膜血管炎患者34例(39眼),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全部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玻璃体出血,经药物治疗1个月后无效,改行标准的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并于术中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后补充进行激光光凝治疗14例,占41.18%。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全部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网膜平均厚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视力提高0.05以上者26例(29眼),占74.36%,术后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早期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血管炎伴玻璃体出血,可有效预防视网膜坏死,较好地保留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玻璃体手术 激光光凝 视网膜血管炎 早期治疗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06-02
视网膜血管炎(retinal vasculitis,RV)又称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病等,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常伴有玻璃体、视网膜后段炎症改变,严重者引起不同程度的黄斑水肿、玻璃体出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视力[1]。我院对经药物治疗无效的视网膜血管炎患者进行早期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经药物治疗无效的视网膜血管炎患者34例(39眼),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8.8±10.2)岁;其中男性28例(31眼),女性6例(8眼)。全部患者均有患眼视物不清、视力下降等临床症状,均进行视力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裂隙灯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眼底血管扩张、管径不规则,并伴白鞘,可见玻璃体出血等,同时排除视网膜坏死、中间葡萄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梅毒等。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球后阻滞麻醉,做标准的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对伴有晶状体浑浊而影响手术视野的患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或晶状体切除。用笛针吸净视网膜前出血。存在视网膜脱落的患者进行视网膜复位后局部冷凝。完成玻璃体切割后,从入口处置入眼内激光探头。激光光凝时将激光头端靠近视网膜,并与之保持垂直,但注意不要接触到视网膜。激光能量200~350mw,曝光时间0.2~0.4s,以形成Ⅱ~Ⅲ级光斑为宜。光斑之间间隔1个光斑直径,光凝范围包括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及新生血管形成区域[2]。术后补充进行再次激光光凝治疗14例,占41.18%。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前患者平均视力水平为(0.10±0.02),视网膜平均厚度为(658.79±101.81)μm;治疗后患者平均视力水平为(0.26±0.08),视网膜平均厚度为(512.93±98.33)μm。与治疗前比较,全部患者术后视力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平均厚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中视力提高0.05以上者26例(29眼),占74.36%。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及视网膜平均厚度的差异(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后患者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未经对症处理即自行痊愈,术后无一例发生玻璃体再次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视网膜血管炎是一类累及视网膜血管的炎症性眼病,多见于男性患者。有临床研究发现男女患病比例为4:1,且青壮年多于中老年。该病典型表现有眼底白色血管鞘渗出、出血、视网膜水肿等,严重威胁患者视力,致盲可能性较大。目前的临床研究对视网膜血管炎的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感染、免疫异常和特发性等因素有关。
玻璃体出血是视网膜血管炎患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疾病早期多首选选择糖皮质激素进行药物治疗,经药物治疗1个月无效后可考虑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和眼内激光光凝治疗[3]。
早期玻璃体切除手术可有效改善和保持患者视力功能,预防牵引性视网膜脱落的发生。疾病早期行玻璃体切除,纤维血管膜牵引与视网膜黏附程度较轻,分离和剪切操作比较容易。此时视网膜厚度较厚,且富有弹性,操作时不易发生医源性裂孔。如玻璃体积血仅是少量出现,人体一般可以自行吸收,如玻璃体大量积血则吸收较困难,反复发生的玻璃体出血可以引起玻璃体增生反应,易引起再次大出血、视网膜裂孔甚至脱落。早期行玻璃体切除时玻璃体积血发生时间尚短,局部积血产生的毒性物质还未损害黄斑区视网膜,因此把握手术时机对于患者视力功能的恢复大有益处。长期的玻璃体积血状态下视网膜病变继续发展,可导致增殖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早期玻璃体切除不仅清除了玻璃体积血,为激光光凝治疗创造了条件。同时清除了玻璃体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子,有利于防止玻璃体再次出血;解除了玻璃体对黄斑的牵拉作用,有利于黄斑水肿的消退,对患者黄斑功能的恢复和视力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4]。
在治疗视网膜血管炎的过程中不仅要解除视网膜血管炎的危险,还要控制可能危及患者视功能的其他症状,如患者出现较明显的视网膜缺血症状时,应借助激光光凝治疗,以消除无血管区,有效清除屈光间质混浊,控制新生血管生成。激光光凝治疗目前已得到大部分学者的认同,用以解除视网膜新生血管造成的视网膜耗氧量增加,减少血管增值因子形成,删除视网膜表面新生血管、封闭视网膜微血管的异常渗漏,对视网膜病变区域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激光治疗一般需进行1~2次,光学相关断层扫描结果提示某些患者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继续呈扩大趋势、术中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酌情于术后补充进行一次激光光凝治疗[5]。
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血管炎伴玻璃体出血,可有效预防视网膜坏死,较好地保留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怀林,王善洁,蒋艳华,等.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出血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3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