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148297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范蓉
第1页

    参见附件(2581KB,2页)。

     1.3.3 忧郁心理的心理护理

    对待忧郁型的患者,护理工作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多与他们进行沟通,态度要和蔼可亲,逐步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开导,详细的向他们仔细解释各种治疗及护理措施的重要意义。此外,也可以让患者向护理人员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减轻其焦虑心理。

    1.3.4 多疑型的心理护理

    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要对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既要灵活机动的向患者汇报病情,又要向患者积极介绍此类疾病的最新进展。一定要让患者明白,心血管病不是不治之症,只要配合医务人员积极治疗是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的[4]。这样可以变怀疑消极情绪为积极主动的情绪。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且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在患病前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特点

    本组患者在患病前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特点,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在患病前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特点

    2.2 两组患者于患病后的异常情绪以及护理治疗后的异常情绪比较

    两组患者于患病后的异常情绪以及护理治疗后的异常情绪比较,见表2。两组患者分别与各自治疗前相比,情绪均有一定好转,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异常情绪比较结果经卡方检验,x2=8.16。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患者于患病后的异常情绪以及护理治疗后的异常情绪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明显改善例数及住院时间, 见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明显改善例数及住院时间, 见表3。观察组在不良心理改善例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在住院时间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的异常心理明显改善例数及住院时间

    3 讨论

    结合本组研究,我们发现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但能帮助他们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还有利于加强医患之间的配合,增强患者的信心及机体免疫能力,为患者尽早的恢复健康并出院提供前提基础,故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玲,任梅,鞠卫星.老年人心理特点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01).

    [2]贾赫.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06).

    [3]昝艺萍,李维萍.老年人用药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J].医药世界,2007,(03).

    [4]姚艳冬,曲星洁.忽视行为对老年人的心理影响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9,(04).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8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