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145291
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邓薇艳
第1页

    参见附件(2592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4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补阳还五汤,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及血液流变学,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 缺血性中风 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44-02

    中风是由于通向大脑的动脉发生病变,导致大脑的血液供应中止或者减少而引发的病症,在临床上多表现为言语不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目前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以西医内科及中医药治疗为主。辩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精髓[1]。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仁清所创,始记载于《医林改错》,是目前治疗缺血性中风最常用的重要方剂,我院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4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在39~76岁之间,平均(54.3±12.2)岁,既往高血压病8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6例,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8~25分之间,平均(16.5±4.4)分;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38~74岁之间,平均(52.2±10.7)岁,既往高血压病7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5例,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8~25分之间,平均(16.5±4.4)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吸氧、调节酸碱、电解质平衡等措施,对照组患者加用血脑康口服液,每次10ml,每天3次,治疗组患者加用中药方法补阳还五汤加减,基本组方:黄芪40~80g,赤芍15~20g,丹参20~30g,桃仁10~15g,路路通10~15g,川芎10~15g,泽兰10~15g,红花10~15g,当归10~20g,地龙12~20g,兼阴虚风动加天麻10g、钩藤20g(后下),对于言语不利者加用石菖蒲10g,远志10g,对于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10g、肉苁蓉10g,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温水送服。28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4个疗程[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

    1.3 入选标准

    按照1995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疾病研讨会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排除伴有意识障碍、混合型中风者、合并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中国神经功能评分<5分者。

    1.4 疗效评定

    基本痊愈: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能进行正常的日常劳动,残疾程度评价为0级;显效: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少,生活可自理,残疾评级为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失语症状、肌肉肌力有所提高;无效: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症状无变化,生活不能自理[3]。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人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

    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缺血性中风是指脑血栓形成或者脑血栓的基础上形成的脑梗塞并引起偏瘫及意识障碍等,发病比脑出血缓慢,可由先兆如头晕、一侧肢体无力、麻木等,子啊低血压时更容易发生,临床表现可以因为病变血管的不同而不同,脑血栓一般在起病2~3d内趋于稳定,在2~3周后因为侧支循环建立及水肿消退,症状逐渐减轻,脑栓塞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多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出现偏瘫、失语和局限性癫痫[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将中风按照经络辩证分为气虚血瘀、风火上扰、风痰阻络等证型,补阳还五汤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剂,方中重用黄芪补气升阳,使元气充盛,能达到气行则血行的功效,与当归、桃仁、赤芍、红花配伍能营活血化瘀,地龙其药性善走,具有通络、解痉、活血化瘀的作用,祛瘀通络则元气无阻,遍行周身,诸药配伍,主次得当,标本兼顾,既通心络,又通脉络,发挥脑心同治的作用。大量实验表明,该方剂具有扩张血管、抗凝血、清除体内自由基[5]、抑制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抗过氧化,改善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体积等药用价值。现代药理证明,活血化瘀可使梗死部位血管侧支循环建立开放,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减少渗出,改善脑细胞缺氧状态,并促进其功能恢复。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及血液流变学,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9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