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16例临床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287KB,1页)。
【摘要】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7月~2011年2月收治的16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发生补片感染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0例行疝修补术未发生补片感染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总结补片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 术后补片感染与免疫功能低下、自身感染、高龄、糖尿病有关系,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清洁皮肤,去除高危因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术后补片感染,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无张力 疝修补术 补片感染
中图分类号:R6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02-01
自从Lichtenstein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人工材料使得疝修补术变的简单、易行、疗效明显进步,但是随着手术例数的不断增加,补片感染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外补片感染的发生率一般为1~8%[1],大部分观点认为补片的感染不会增加感染发生率。但是与生物材料有关的感染发生时,特别是深层伏笔感染常导致手术失败,给再次手术带来困难,本文介绍补片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7月~2011年2月收治的16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发生补片感染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0例行疝修补术未发生补片感染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在47~85岁之间,直疝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在26~67岁之间。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资料,从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手术中过度分离、自身感染、切口血肿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补片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对症处理均顺利出院。术后补片感染与免疫功能低下、自身感染、高龄、糖尿病有关系,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 手术切口的因素主要有手术之前不规范备皮时损伤皮肤,在选用消毒剂时使用刺激性较小的碘伏进行消毒,碘伏的渗透性较差[2],补片的物理特性增加了感染的发生率,在网孔的编结处都可能存在细菌的定植与污染,巨噬细胞无法进入网孔使污染持续存在,手术之前使用抗生素,但是仍然存在不准确的问题[3]。嵌顿疝优于肠道菌群易位,肠源性感染的可能性增大,如果需要进行肠切除,造成污染的机会进一步增大。同时还与外科医生的手套、手术室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
3.2 补片感染的防治 一旦发现切口感染应根据细菌培养的情况应用敏感抗生素,大多可以治愈,但是复合补片、e-PTFE补片等材料需要取出。预防措施包括在手术之前剪去手术区域的毛发,有皮肤划痕时应及时用碘伏溶液消毒,无菌敷料覆盖,仔细清洗阴囊褶皱处,在手术前30min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保证整个手术过程中有足够的抗生素浓度,一般是一次性用药,如果患者存在全身性感染等高危因素应该在手术结束后再使用1~2d[4],在抗生素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单剂量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可明显减少感染的发生,有研究资料表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感染率能降低50%。在手术过程中尽量采取电凝止血,减少结扎止血,大静脉止血可采用可吸收线结扎,目的是为了减少异物反应。对已经发生血肿的患者,不要随意穿刺抽吸,可能会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如果必须抽吸时要严格无菌操作[5],正确放置引流管,有文献报道,手术引流能减少且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能促进伤口的愈合。手术后怀疑有感染的可能,应行MRI软组织扫描,以确定诊断,并进行治疗,术后观察如果局部出现肿胀不减轻,伴有皮肤红肿等征象时,应将皮下组织打开引流,大多可治愈。严格掌握补片使用的指征,对于较小的腹外疝修补是同样有效的。术前清洁皮肤,去除高危因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术后补片感染,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组.腹股沟疝、腹疝和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1(10):12~13.
[2] Lichtenstein I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8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