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143290
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睡眠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周庆永 周利国 杨志剑 许晓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评价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确诊为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患者每晚睡前口服佐匹克隆7.5mg,对照组每晚睡前口服艾司唑仑1-2mg,观察4周,并进行随访,对患者的睡眠状况(入睡时间、觉醒次数、总睡眠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嗜睡、头昏、乏力、口干、口苦、依赖性)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4周后,佐匹克隆和艾司唑仑均能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但对照组易耐药,长期使用可成瘾,日间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的疗效与艾司唑仑相当,但其不良反应少且症状轻,无依赖性,是治疗睡眠障碍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佐匹克隆 艾司唑仑 睡眠障碍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238-02

    睡眠障碍物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心理疾患,长期失眠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意外事故。苯二氮卓类(BZD)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失眠应用最多的镇静催眠药。但由于它的依赖性、耐药性、成瘾性等不良反应,使人们寻找研究新的抗失眠症药物。佐匹克隆是一种新型的非苯二氮卓类抗失眠症药物。笔者对佐匹克隆(华津制药,青尔齐,7.5mg/片)和艾司唑仑(天津太平洋制药,1mg/片)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门诊患者108例失眠症患者,纳入观察对象,其均符合CCD-3版失眠症的诊断标准[1],排除精神疾病、躯体疾病所致的失眠,并用随机数学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20-40岁15例,40-60岁20例,60-80岁25例,平均52.5岁,病程1-18年。对照组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20-40岁12例,40-60岁16例,60-80岁20例,平均55.4岁,病程8个月-19年。以上各项经t检验(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前一周未服用本次所观察药物(佐匹克隆、艾司唑仑)。治疗前所有患者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电图检查均正常。治疗组每晚睡前15-30min,口服佐匹克隆7.5mg,对照组每晚睡前15-30min口服艾司唑仑1mg-2mg,服用4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受试者治疗前后的睡眠情况和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评价。

    1.4 评价标准 对患者睡眠状况采用WHOQOL量表[2] ,对其服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 ),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从服药到入睡时间<30min,30—60min,60—90 min,90—120min,>120min,评分设为0—4分;睡眠时间>5 h,4—5h,3—4h,2—3h,<2 h,评分设为0—4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服药前后入睡时间比较,见表1。对患者服药前后入睡时间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服药后两药均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两组患者服药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两组患者服药前后总睡眠时间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服药前后,总睡眠时间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服药后两药均能明显延长睡眠时间;两组患者服药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觉醒次数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觉醒次数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服药后两药均能减少觉醒次数;两组患者服药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不良反应 见表1。服用两药后引起白天头痛、乏力、嗜睡、耐药、成瘾性,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表明佐匹克隆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艾司唑仑。

    表1 2组患者服药前后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觉醒次数、不良反应情况评分比较(分,x±s)

    表2 两组TESS评定[例(% ) ]

    3 讨论

    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觉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3],目前临床上失眠症治疗应用最多的方法仍然是药物疗法, 理想的催眠药物应该是吸收快, 催眠效果好, 改善异常的睡眠时相而不影响正常的生理睡眠, 体内消除快无蓄积, 清醒后无药物延续作用。目前治疗失眠症常用的药物有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艾司唑仑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之一,其主要系非选择性拮抗氨基丁酸——苯二氮复合受体(GABA—BZDA),有镇静、肌肉松弛和抗惊厥的作用,BZD虽可延长总的睡眠时间,却改变了正常的睡眠结构,损害了慢波睡眠(SWS)和快眼动睡眠(REM)两种重要的睡眠成分,从生理角度看并未真正改善睡眠质量[4]。佐匹克隆为非苯二氮卓类治疗失眠症的药物,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具有选择性,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结合于相同的受体和部位,但作用区域不同,其口服吸收快,1.5~2.0h可达血药浓度峰值,生物利用度80%,血浆蛋白结合率45%,消除半衰期5~6h,主要由肾脏排出[5],其未改变睡眠结构。

    本研究结果显示,佐匹克隆和艾司唑仑均能诱导入睡,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减少睡眠中断,减少早醒次数,提高睡眠质量,但佐匹克隆组次日醒后头昏头晕、头痛、嗜睡等宿醉感显著低于艾司唑仑组。虽然佐匹克隆组服药期间出现口干口苦现象较多,但不影响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具有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能好等特点[6],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而轻,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在治疗失眠症药物中是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替代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72kb)